其心等虚空 趣菩提不远 佛说诸法律 心不生爱乐 不修彼梵行 诽谤寂静道 习近下劣人 远离于戒法 弃真实正见 不乐修诸定 由彼掉举故 作意而破坏 离彼对治法 何由得禅定 离自分善法 乐邪师事业 彼二皆破坏 决定堕恶道 舍比丘形相 改易俗形服 为人所轻笑 处世常贫乏 彼下劣愚痴 自矜夸所学 弃舍己善业 乐行于非法 由返俗自济 则失善名闻 为彼诸善人 弃之如草芥 乐造诸恶业 则坏彼正见 此破法比丘 其心常谄诈 常贪妙饮食 乐着于欲事 此恶行比丘 名著袈裟贼 穷历象星宿 说占相等事 此世俗比丘 乐亲近王者 习医方彩画 结构非理事 此险恶比丘 常营务衣食 厌诵经习定 贪利养名闻 此假名比丘 不久当自损 多狎近恶友 求方术烧金 此非法比丘 彼则自损减 若离彼欲行 则远诸恶友 食麨而知足 亦不生热恼 若欲境来侵 舍之如炽火 此护戒比丘 等摩尼无垢 内外悉清净 智德而严身 此梵行比丘 戒衣之所覆 不着世间法 如须弥不动 此寂静比丘 一切咸恭敬 入城邑聚落 不逾三昼夜 此解脱比丘 常乐居岩谷 极怖贪欲罪 修定除散乱 此单己比丘 寂然心不动 远离恶知识 泯绝于贪爱 此离染比丘 不着诸所作 常远离亲朋 习定或读诵 此出离比丘 则脱诸苦难 少欲而知足 勤修无懈怠 此精进比丘 能坏诸魔业 比丘栖山谷 远离诸贪求 云何披袈裟 如奴而活命 又彼持戒人 天龙常恭敬 无善法可亲 如池涸鹅去 若能离贪欲 永无诸过患 乐亲近王臣 则生诸忧怖 于阿兰若处 及旷野冢间 藤萝山谷中 息心而宴坐 若不修禅定 唯营求饮食 当知如是人 则同诸饿鬼 定为离垢乐 智者之所说 若离于禅定 余则无少乐 劣慧愚痴人 则不能修习 着世间饮食 彼则自欺诳 为欲境所牵 心复生爱乐 增长不善法 破坏生天行 若人于法师 信解除我慢 发起精进心 忆持令不忘 由闻是法故 依彼如是说 复能令他人 不生于我慢 于慢过慢相 善能分别说 自他如实知 为比丘智者 无智心散乱 怀我慢忿毒 恃名利醉慠 彼何有寂静 名与行相应 善住智境界 怖生死过患 具出家果利 由住智境界 了自性他性 道非道亦然 及善恶业报 离苦乐二边 不行彼非道 舍在家缠缚 安隐无忧苦 比丘住僧房 则生于散乱 与世俗不殊 损坏沙门法 若栖止山林 不为人毁谤 常习定持经 意则无散乱 若乐在僧房 多贪求积畜 其心不暂暇 以至损寿命 不悟命非坚 快乐亦随减 不顾现在因 而求后世乐 心不起希望 是为离贪者 少欲而知足 彼得沙门果 乐依止山林 修习诸禅定 常赞定功德 能离诸过患 离一切合和 不为境所牵 善断彼贪欲 如火焚干薪 若乐居寂静 则怖三有海 此净身比丘 非房舍所累 若乐住僧坊 唯增长贪爱 于此世他生 何由能出离 若乐住僧坊 多追求知识 常造作诸恶 后则堕恶道 若人具明慧 能离冤亲想 则无彼对待 其心常寂静 诸恶如淤泥 不应着少分 当独处山林 舍妄求寂静 善修无垢行 则坏诸垢染 唯依止空闲 能超欲境界 于世出世法 离垢无所著 苦乐平等知 此说名寂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