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集部 >

诸法集要经 第九卷(5)

舍离于五欲 知足无希求 清净而活命 此说名寂静 常远诸愦闹 不游止非处 单己而修行 此说名寂静 永绝于贪欲 则无诸忧喜 清净身语心 此说名寂静 于胜劣等

  舍离于五欲  知足无希求
  清净而活命  此说名寂静
  常远诸愦闹  不游止非处
  单己而修行  此说名寂静
  永绝于贪欲  则无诸忧喜
  清净身语心  此说名寂静
  于胜劣等法  心不生高下
  以智平等观  此说名寂静
  于善不善行  咸知其业报
  不着世间法  此说名寂静
  发起于正慧  常念欲过失
  了知受所生  此说名寂静
  善调伏诸根  知时方说法
  怖彼轮回因  此说名寂静
  了知自身相  除诸根散乱
  常依止山林  此说名寂静
  住正念精进  常思离诸恶
  不游戏园林  此说名寂静
  断一切烦恼  如火烧林木
  是名为沙门  彼不着诸欲
  若乐世俗事  常游止聚落
  愚痴诳于人  自称依法住
  清净阿兰若  心不生爱乐
  此唯离贪者  所居之境界
  若耽着五欲  好说世言论
  当知如是人  彼则不能往
  意乐于空寂  专修诸禅定
  彼梵志沙门  善住安隐道
  福行品第三十一
  若人营福业  当获殊胜报
  是故广修作  无福则无财
  福为最胜宝  福称无尽藏
  福如彼明灯  福同于父母
  福能生诸天  福能引胜处
  人间修福行  感果得如意
  若修彼福行  定招于富乐
  应当善了知  无福则无乐
  福为三世益  自性可爱乐
  如影常相随  彼则无暂舍
  诸天福若减  不久则退堕
  是故于福行  应相续修作
  无福多艰辛  常生下劣处
  无善希乐果  如沙中求酥
  愚夫为心诳  常离于福业
  既不修善法  罪恶常增长
  现生修众善  福随行所生
  以是因缘故  后得生天中
  若乐修福业  众人所尊奉
  身离诸逼迫  其心常安静
  善人行善法  获乐中妙乐
  由彼清净因  当得菩提道
  是故诸有情  勤修于福业
  倏尔无常至  定为他所有
  若于胜福行  数数而修作
  随其种种因  则受彼彼果
  一切诸世间  善恶法为主
  当勤修善法  彼则能捄护
  若舍离善法  乐造作众罪
  由是因缘故  则受地狱苦
  乃至命未谢  及身肢圆满
  努力勤修作  彼则具大智
  若人善说法  能开悟于他
  令至涅盘城  安隐离忧怖
  若于彼正法  为说四句偈
  显示出离道  为第一归捄
  善宣说正法  能疾成佛道
  虽帝释少因  多财岂能致
  若贪着世财  法慧不增长
  珍宝有散坏  法财用无极
  唯所修善法  百千生相逐
  己所有资财  一步不随去
  又水火盗贼  则能损其财
  善法在心中  少分无能夺
  纵经久远劫  受无量欲乐
  决定当破坏  须谛求正法
  唯此一善法  当精勤守护
  作善命延长  造恶速磨灭
  当亲近善法  如教而修行
  诸苦则不生  获得殊胜乐
  若乐作不善  常行于非法
  后堕地狱中  受无量极苦
  于无量劫中  当归依三宝
  先受天中乐  后得寂静果
  观现受福报  皆从先业生
  或乐或苦因  各各无差忒
  当坚持净戒  广崇于福业
  昼夜常相续  如河流不绝
  若人舍善法  今生则虚过
  若不废善因  得人天快乐
  若福行圆满  善护持正法
  是人于世间  最胜无伦匹
  宁丧失身命  不违背正法
  若离正法者  随诸恶流转
  愚痴着欲乐  弃舍正法眼
  彼现生虚掷  如海中下雨
  不护彼禁戒  乐造作诸恶
  心田善种子  则无由生长
  当一心观察  最上清净法
  得至不灭处  于苦则无有
  若诸根纵逸  于境而耽着
  则为彼所缠  轮转无休息
  若不着罪法  如镕金赫奕
  离三有险难  获毕竟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