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知类性即是无明者。论主征大德 不可说为余烦恼故者。大德答云。不可说为余贪等故 岂不可说为余慢等者。论主复难。此经类性岂不可说为余六慢。慢等等取过慢等五。若以慢等为类性。余惑类故名为类性。经部诸师不信无明别有实体。论主意朋经部故作斯难。正理论释意同大德 若更于此至故应且止者。论主止诤 名色何义者。此下第二辨名色问 色如先辨至名无色四蕴者。答色如先辨。谓前界品色蕴中辨。今唯辨名。前文虽亦辨余四蕴。未说为名。故今分别 论曰至何故称名者。问。名是不相应中名。四无色蕴何故称名 随所立名至故说为名者。答。若名随上古来所共立名势力。于义转变。故说为名。若无色四蕴随根.境势力于义转变。转变同名。故说为名。以此四蕴必依根缘境故。言随根.境势力 云何随名势力转变者。问。名云何随名势力转变 谓随种种至色味等名者。答。谓劫初时。随种种法世共立名。由势力故。后名方得于彼彼义转变诠表。如牛等名。此复何缘标以名称者。问。此四蕴复以何缘标以名称 于彼彼境转变而缘者。答。无色蕴于彼彼境转变而缘。转变如名。故标称余不相应虽无转变。同无色中有转变故。名摄无失如变碍名色。虽无表等而无变碍。同于色中有变碍故。色摄无失 又类似名者。第二解。四蕴与名。同无色法流类。似名故标名称。故婆沙十五解四蕴名名所以云。答佛于有为总分二分。谓色.非色。色是色蕴。非色即是受等四蕴。非色聚中有能显了一切法名。故非色聚总说为名 随名显故者。第三解。无色四蕴相隐难知。随名显故故标名称。故婆沙云。有说色法粗显即说为色。非色微隐。由名显故说之为名 有余师说至故标名称者。第四解。无色四蕴舍此身已转趣未来余受生处。转变如名。故标名称无漏四蕴虽不受生。是此类故名摄无失初解约易境名转变。后解约易生名转变。虽义差别俱约转变释名又正理二十九云。佛说无色四蕴名名。何故名名。能表召故。谓能表召种种所缘。若尔不应全摄无色。不相应法无所缘故。不尔表召唯在无色。如释色名所说无过。佛说变碍故名为色。去来.无表.及诸极微。虽无变碍而得名色。以无色中无变碍故。变碍名色非不极成。如是无色中容有表召。非色中有故理亦无违。故不相应名摄无失更有三解不能具述 触何为义者。此下第三辨触。就中。一明六触。二明二触。三明八触。此下明六触问起 颂曰至触六三和生者。答触。即标体六。就依分三和生言。举因显体 论曰至乃至意触者。就长行中。初释颂。后决择。此下释颂即释六触 此复是何者。问。此触体复是何 三和所生至有别触生者。答。释三和生。三和合故有别触生说名为触 且五触生至如何和合者。此下决择。问五识相应触生。可三和合。许根.境.识同现在故。意识相应触生。根.境.识三种容各在一世。如何和合以法亦容在过.现故。是故言或 此即名和合至同顺生触故者。答。非以同世名和合。根.境.识三。虽复各居一世此即名和合。谓因果义成。意法为因意识为果。又根.境.识三。同顺生一触果故名和合。和合有二。一俱起名和合。二相顺生果名和合。于六之中前五具二和合。后一相顺生果名和合。故婆沙一百九十七云。答此问云。和合有二种。一俱起不相离名和合。二不相违同辨一事名为和合。五识相。应触。由二和合故名和合。意识相应触。由辨一事和合故名和合问凡因果相望。若因望果或俱或在前。若果望因或俱或在后。如过去意根生现意识果。或过去意根现在意识生现触果其理可然。未来法境。如何生现识.及现触果解云泛明得果名略有三种。一取果.与果名为果。此果望因。若俱若后。即是有为四果。二证故名为果。即是无为择灭果。三相随顺故。相由借故名为果。此果望因通前.后.俱。通有为.无为。如现意识名果。于三果中望过意因有初.后果。望未法因但有后果。如现触果于三果中。望过意根现意识因有初.后果。望未法因但有后果。此果前因后名为果者。据相随顺故相由借故假名为果。非是五果中果又解现在意识.及现触果。望未来法境亦是增上果。凡增上果有二。一取果.与果增上果。此果必无在因前也。二非是取果.与果增上果。此果容在因前。我今据此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