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记 第十九卷 沙门释光述 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一 分别随眠品者。随逐有情名随。行相微细名眠。如人睡眠行相难了。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此品虽亦明缠.垢等。随眠强胜故以标名又解此品初明随眠。从初立号故以标名。所以业后次明随眠者。业因感果不能独起。必藉惑缘。惑望果疎故随眠后说 前言世别至无感有能者。就此品中。一明惑体。二明惑灭就第一明惑体中。一正明根本惑。一明杂诸烦恼就正明根本惑中。一辨根本惑。二诸门分别。就辨根本惑中。一增数以明。二明见.修断。三别明五见。四便明四倒。五明七.九慢就第一增数明中。一明六随眠。二明七随眠。三明十随眠。四明九十八。此下第一明六随眠前品初言世别皆由业生。此业复由随眠方得生长。离随眠之业。无感有果功能。此即牒前生起 所以者何随眠有几者。一问所以者何。二问随眠有几 颂曰至无明见及疑者。上一句答初问。下三句答第二问 论曰至无感有能者。释第一句三有非一名为诸有。谓由随眠能发诸业。复由诸业能感有果。由此随眠是诸三有根本故业离此随眠无感有果功能。故十二支初说随眠 何故随眠能为有本者。问 诸烦恼现起至有感有能者。答。诸烦恼现起。能为十事故一坚根本。正理四十五云。一坚固根本。令得坚牢。对治远故。烦恼根本谓烦恼得解云由惑起故对治道不生。惑得转强名为坚固。要由成惑惑方现前。故烦恼得是烦恼根本也二立相续。正理云。建立相续。能数令余连续起故解云能数令余后念诸惑连续起故。或引后余生连续起故三治自田。正理云。修治自田令所依止随彼住故解云自田谓烦恼现行所依止身。令此依身顺生烦恼。谓由烦恼数起现行。令自身.心起善梗涩。若起烦恼任运滑利故名修治自田四引等流。正理云。引毒等流。能引如自随烦恼故解云能引如自诸随烦恼等流果故五发业有。正理云。能发业有。发起能招后有业故解云业即有故。或业.及有。以业.及果皆名有故六摄自具。正理云。摄自资粮。能数数摄起非理作意故解云自具。资粮。名异义同又解此论言自具。谓惑同时心.心所等七迷所缘。正理云。迷于所缘。能害自身正觉慧故解云由不了境故。损正慧故八导识流。正理云将导识流。于后有所缘能引发识故解云烦恼起时将导染识。于后有能引识支。于所缘能发染识故名导识流九越善品。正理云。违越善品。令诸善法皆退失故(可知) 十广缚义。至自界.地故。正理云广系缚义。令不能越自界.自地。以能长养染污界故解云染污界。谓诸烦恼是界摄故。染界增长。系缚弥多。故能广缚有情不越界.地。由此随眠能为有本。故业因此有感有能。有谓后有。故正理云。虽离染者亦造善业。而无势力能招后有 此略应知至体各不同者。释下三句。随眠有六。如文可知 颂说亦言。不但嗔由贪力于境随增。意显慢等亦由贪力于境随增由贪随增。义如后辨。指同下文。爱是一切诸烦恼足。是故引余起。余由此生具足应言贪嗔。贪慢.贪无明等。此由贪力义便兼明及声显六体各不同于六释中相违释也 若诸随眠至有七随眠者。此下第二明七随眠。此即问也 颂曰至为遮解脱想者。上一句正答。下三句立有贪所以。就下三句中第一句有贪上二界。为异经部等。经部等言有贪亦通欲界又解别显有贪名异别标。欲界名欲贪。义准可解故不别说。或自名显故不别说第二句于内门转故。所以不名欲贪第三句为遮解脱想。所以名有贪 论曰至故经说七者。释第一句 何等为七者。问 一欲贪随眠至七疑随眠者。答 欲贪随眠至征问亦尔者。两关征定。为欲贪体即是随眠据持业释。为是欲贪之随眠义据依主释于余六惑义征问亦尔 若尔何失者。反责疑意 二俱有过至三根相应者。重显疑意。持业。依主二俱有过。若欲贪体即是随眠。据持业释。便违契经。如契经说若有一类有情非于多时。乃至并随眠断。欲贪缠遣除。显断现行。并随眠断。显断种子。经中既说于欲贪缠能正遣除。外别说并随眠断。明知欲贪体非即是随眠。引经正取并随眠断一句为难。余者同文故来若是欲贪之随眠义。据依主释。随眠应是心不相应同大众部等。彼计随眠是心不相应。谓诸烦恼于正起位。于自相续引起别法心不相应行蕴所摄。名为随眠。准宗轮论。大众部等说随眠与心不相应说不相应非但同大众部等。亦违对法。如本论说欲贪随眠与喜.乐.舍三根相应。论既言欲贪随眠三根相应。明知欲贪即是随眠现行相应。非欲贪外有随眠名不相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