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成唯识论述记 第七卷(3)

释颂中言涅槃证得。为取证得。为取涅槃 论。此中但说至此识有故 述曰。下料简有三义。此初也。谓此但说能证得道。执无漏种非执涅槃。涅槃不亲依此

  释颂中言涅槃证得。为取证得。为取涅槃
  论。此中但说至此识有故
  述曰。下料简有三义。此初也。谓此但说能证得道。执无漏种非执涅槃。涅槃不亲依此识故。疎则可依。今说亲故。此第一师
  论。或此但说至正所求故
  述曰。此第二说。如前引教。唯亲执无漏种。涅槃是所求故
  论。或此双说至品类摄故
  述曰。此第三义。二法俱是还灭品类之所摄故。谓此意说。非唯道是还。涅槃是灭。道为能还。涅槃所还故。涅槃亦是还品类摄。灭是灭体。道亦顺彼断灭染法。以能顺灭故。亦说是灭品类摄。道与涅槃俱可言还。俱可言灭故。言俱是还灭品摄。是彼品摄。非是彼体
  何以得知此中双说
  论。谓涅槃言至显能得道
  述曰。即颂涅槃言。显涅槃等故。即总指上。故知双说
  论。由能断道至证得涅槃
  述曰。谓由还故断前流转证得涅槃。故双取也
  论。能所断证至作依持用
  述曰。第三总结。能断道。所断惑。能证道。所证灭。皆依此识。故与还灭为依持用。一断言通能.所也。一所言通断.证也。此中三说应准解颂
  次第二解
  论。又此颂中至为所依止
  述曰。于中有三。初总科颂。次别解之。后总结也。此初总科。即第一句显此识体非今始有无始有故。出识自体即种子识。后之三句显此识与染.净二法总别为依。谓一切法等所依句。是染及净二法总依。即现行识。或俱现行界性.因义故何者为染.净。由此有诸趣。是能依染法及涅槃证得。是净法能依。此是染.净二法别依。第二句依。属总之依。由此有言。属二别依。通染.净故。或属能.所依。以通能有.及所有故
  何者染法
  论。杂染法者至生及业惑
  述曰。下别解也。谓苦.集二谛一切有漏法。所趣苦谛。能趣集谛。生.及业.惑是也。此别相解。然生.业.惑皆通苦.集又大乘中有苦非集。谓诸异熟无记法等生唯苦谛。解染别中虽唯言趣。亦通能趣。故取集谛
  何者净法
  论。清净法者至涅槃及道
  述曰。谓灭.道二谛。即一切无漏有为.无为。灭谛所证。道谛能证。此中唯取诸无漏者为道谛体。不取加行.资粮道中诸有漏者。不证灭故。前言闻熏通有.无漏。对法同故
  论。彼二皆依至理不成故
  述曰。第三总结。染.净二法皆依此有。转识不能无始恒有为染.净法总.别依故。总结上也
  论。或复初句至为所依止
  述曰。第三解。中有二。初科。后配。此初也或复初句显此识体无始相续。后三显与三种自性为所依止
  此总科已。下别属当
  论。谓依他起至如次应知
  述曰。谓依他起。是第二句一切法等依。有漏无漏有为法也。即此含藏诸法种故说为所依。遍计所执。即第三句由此有诸趣。谓起执故诸趣遂有生彼趣也或缘诸趣而起于执。此由彼起故是彼性或趣是见趣。起二执故圆成实性。是第四句及涅槃证得。即无漏法有为.无为。四清净法为圆成实性也。涅槃.证得各别说故。摄论等说阿赖耶识是染.净依。言依他性亦为遍计.圆成.依他依也。依他性本即此识故。次配三句如此应知然以义准。颂中四句。集.苦.灭.道四谛别释于理无违。以趣即是三乘所趣灭谛理故
  释第一经讫。然摄论中解此同异。随勘此文。然此三解彼论未有
  论。今此颂中至皆不得者
  述曰。此总结也
  论。即彼经中至胜者我开示
  述曰。达磨经中第二颂也。下自广解。故不释之
  论。由此本识至诸杂染法
  述曰。下释有三。初合解上二句。次解第三句。后解第四句。此初也取初句由字.次句识.及一切种言。加此本具三字故。言由此本识具诸种子然始却。取第一句中摄藏之上加故能二字。诸法二字中加杂染字。故能摄藏诸杂染法
  论。依斯建立阿赖耶名
  述曰。下第二总取第三句结。依斯建立阿赖耶名。是故名阿赖耶也。即是能藏以解藏识。非唯能藏以解阿赖耶。八地等后不名藏识故。此中以对胜性等论。但举能藏以解藏义
  此正述阿赖耶名义。次简外执。外执云。三德冥性将起转变名为胜性。转为大等二十三谛。具如前叙。彼虽计有因果。而体定一。是常。今阿赖耶识
  论。非如胜性至体非一故
  述曰。此遮僧佉计为胜性。即自性体起用名胜性。非如彼一。此阿赖耶与诸法果不一.不异。且对彼说体性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