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成唯识论述记 第七卷(9)

论。如电光等不坚住故 述曰。此则同喻.及第三因不坚住故者。因也如电光等。喻也 论。非可熏习至所集起心 述曰。下三宗之法。因如前说三种之因。或

  论。如电光等不坚住故
  述曰。此则同喻.及第三因不坚住故者。因也如电光等。喻也
  论。非可熏习至所集起心
  述曰。下三宗之法。因如前说三种之因。或一一因皆成三法。或三种因各各别成。如次.逆次.超间.合二。准作可知。若与根等类别为因既有同喻。即言类别为因亦成。既有四因。此遮六识非可熏义
  论。此识一类至所说心义
  述曰。此显正义。成第八识是可熏识。以一类故。从初至终无间断故。如苣胜等。等取衣等。此非极成喻。亦非无间故。然从生至灭一期无间少同第八。得以为喻。可言极成。此中比量如文可知一类之因。简前善等类别之因。恒无间断。简灭定等五位间断坚住之言。简不坚住。以根.境等不成量故。此无所遮或一类言。义亦兼彼。此中法阙。但有可熏略无持种。以苣胜非集起之心。三量成已方始成立所集起心。故次论云契当彼经所说心义。此违经中但有二宗法。一者可熏。二者契彼心义。然以苣胜可为熏习。文但明举。遂义合云契当彼经所说心义。下违理中方言不许有持种心便违正理举第三宗。然违经中亦得具三。违理亦尔。各举胜义。互举不足是文本意
  论。若不许有至亦违正理
  述曰。第二违理。若不许有此更违于理
  上来依经申理难。以下经外别生难
  论。谓诸所起至唐捐其功
  述曰。下出别理。起染净法不熏成种。所起唐捐。空无果故。唐之言虚。捐之言弃也。生死.涅槃无由断.得。故无生死亦无涅槃
  论。染净起时至执自然生
  述曰。若现行起无种子者。同外道自然生。唯以自然为因无余因故。下第十破中亦云无所熏故。若无自种则界地往还等。诸染污法无因而生过然彼经部执色受熏持种。如五十一末叙。或虽不相应彼计是假无体法。大众有不相应。然无量习。今并设遮。亦有执故
  论。色不相应至岂能持种
  述曰。量云。色.不相应。理非染净内法所熏。亦不能持种。此中二宗。因云。非心性故。喻云。如声.光等内法所熏。简苣胜等色。为外法熏故。此中不取坚性为法。故知性不坚住。非宗之法。即是因也。总配别配色.不相应。因.宗可解
  论。又彼离识至内种依止
  述曰。此色.不相应。不可说为内种依止。离识无实性故。如龟毛等。色体即心故。唯应心为诸种依止。不相应假依心而立。亦应实法为种子依。前已数遮故不为量。但可言异
  论。转识相应至亦不受熏
  述曰。下第三遮心所。有八比量。四因各成二宗法故随其所应量云。此不能持种。亦不受熏。有间断故。易脱起故。如前诸识。法在于后令通前量又宗如前。不自在故。非心性故。如电光等此中但有前二因之喻。前已遮心是可熏已。故得为喻。后二因.喻略而不论。如前说故。非六识是不自在等。故应别喻
  论。故持种心理应别有
  述曰。此总结也。然无性次下有前念熏后念计。上已破云不俱有故无相应义。如他.我身前后之心不能受熏。总是经部义
  此下第二破经部中遮识类受熏。彼论据计唯识前熏后。此说许识类亦然故前后异也。上总经部计熏。设纵六识俱有。除第八识余五取蕴并如前遮非持种等。故持种心理应别有。即第八识。此等经部本计然后有经部异师第二。于中有二。初叙宗。后正破
  论。有说六识至第八识性
  述曰。此叙彼宗。是识转变刹那即灭。识上假.立一类不变。无别前后。识类是一。故此可熏。亦可持种。识既被遮。故须计类。因类既成。何劳第八
  论。彼言无义
  述曰。下破有四。初论主非
  论。所以者何
  述曰。次彼返诘也
  论。执类是实则同外道
  述曰。第三别破中有四。一征假实。二征何性。三征间断。四征类同初征有二。一实二假。此征实也吠世史迦同异实故
  论。许类是假至内法实种
  述曰。此征假也。类不能持内法实种。许无实故。无胜用故。如龟毛等。此中二因。一是假故。二无胜用故。如瓶.衣等定不能持内法种子。外种可然。麻衣是假许可持故。本宗说类是假。今言实者是设遮也。如摄论总有二种。一识类。识家之流。二刹那类。即无常之流。二皆假法。此假实征
  论。又执识类何性所摄
  述曰。次三性征。总问何性
  论。若是善恶至犹如择灭
  述曰。此类。应不受熏。汝许有记故。如择灭。此中宗略。若难不持种。便违宗失。非自不许彼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