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二执既不说总别。即蕴之我二十句等。论唯说别无总之文。此有二解。一依文义实无总。然未见文。但与前俱生不同。所以不说。二解实有总别。与前同故略而不论。如即蕴计我岂简总耶。此解为胜。离蕴之我不说总别 此二我执初见道时断者。如疏可知三心见道分别二执。三心见道何者初断。何者后断。二种俱通皆有邪友邪思力起故一云邪教力起故后断。邪思力者先断。粗易断故。第二解返此。是邪教力起者先断。如先续善根势薄弱故。邪思力起后断。如续善根地狱死时续。势坚牢故。第三解即蕴计等后断。细故蕴我相似故。离蕴计先断。粗猛故。第四解不定。九地地地皆有粗细。粗者先除。细者后断。由于一时行有粗细。断有前后。其诸烦恼与此等流。随其品类说前后断 论熏习力故得有忆识等者。问前心善不善。熏故后可忆。前心若异熟。不熏后不忆答前心是能熏。有种后能忆。前心若异熟。不熏后不忆问前心是能熏。有因果能忆。后心若异熟。无因忆非果答前心是能熏。有因后能忆。未必要同性。异熟何妨忆。如前嗔心后善心忆。异性为因异性能忆。佛忆无始一切事故。有漏宿命岂不能忆异熟心耶。但由后时熏习胜故能忆前事。非要此因生此果故 既有三相宁见为一。此难三德。各应见一。与疏不同 一根应得一切境。以根无别故。一境诸根得。以境无异故 破胜论常诸句中。第一有用非常难。第二无用即识难 破无常中。第一有碍非实难。第二无用即识难 破实德中。第一大非实句难。第二坚等非德等难。第三地等非见难。第四色非德句难 破实句中。第一有碍无常难。第二无碍成有难。许色根取故令成有碍 破有句中有四。第一法自相相违过。彼云。有性。离实句外有别自性。许非无故。如德业。此有不定。以实句是异法喻。因于彼有故。今云。离实句外无别自性。许非无故。犹如实句。彼外道师。若以德业如因异.和合为不定过。非不定过。他不定故。非自共故。论既以德.业为同喻。但比量相违第二有法自相相违过。彼云。有性。离实有别自性。许异实故。如德业。以有性为有法。今言有性应非有性。故成有法自相相违。今举无法为喻。亦成决定相违。第三.第四俱皆比量相违 难同异性中。第一有法自相相违过。彼云。同异性。定异实别有。许异实故。如德.业今令同异亦非同异。故成有法自相相违。云何亦名谓许异实等。因不但显有异于实.德.业。亦显实等性非实性等。如能成遮实。如是亦能成遮同异性。俱决定故。故成有法自相相违又不但有比量及决定相违。及有有法自相相违。故论言亦。不尔亦言便为无用比量相违过者。实.德.业三。更无别性。六.十句中随一摄故。如大有等又或实性。定异实无。许显实故。如实余德.业性亦尔。亦成决定相违。难实非实。亦同此破。因言便破非正难也。第三准上返覆两难。总别有殊义理无别第四比量相违。彼云。实性。无别性性。许非初三故。如大有等不但阙无同喻成不共不定。亦成比量相违。第五亦比量相违 破离识实有自体现量智中。德句心.心所应有所简 破大自在天中。论文四因。如次以下难于上宗。然更互为因。一因难三宗亦得。如理应知 声论中。瑜伽第十五云。处所根裁施设建立者。如树根裁树之根本故。声根本名曰根裁。即是字也。辨出声处所名为处所。本声明也。谓劫初起。梵王创造一百万颂声明。后命惠减。帝释后略为十万颂。次有迦多没罗仙。略为一万二千颂。次有波腻尼仙。略为八千颂此上四论总名处所。今现行者唯有后二。前之二论并已灭没。字体根裁声明论有三百颂。波腻尼仙所造略成声明颂有一千颂。名为声明略本颂。后有八界论。有八百颂。名为因缘。又有闻释迦论。一千五百颂。又有温那地论。二千五百颂。此五声明并名根裁。能与根本处所声明为生智解所依本故。然护法菩萨。造二万五千颂。名杂宝声明论。西方以为声明究竟之极论。盛行于世。然声明论有五品。瑜伽云。相续.名号.总略.彼益.宣说。一相续。是合声合字法为一品是第一分。二名号。明劫初梵王于一一法皆立千名。帝释后减为百名。后又减为十名。后又减为三名。总为一品。是第二名号品名号分。三总略。是声明中根本略要。四彼益。是次中略之。令物生解名为彼益。五宣说。是广宣说。谓略.中.广。是后三品即后分。三声论中有执。一切声皆是常。有二释。一云一切一切。即内外皆计常。二云小分一切。唯内一切声常。虽有二解前解为胜。外物虽复不诠。显生声之缘。亦有一切物共。亦有各别。随应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