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摄大乘论释 第六卷(6)

论曰。于法智无疑。谓于未来世法。生智功德 释曰。此法于未来应生能如此智。是故于未来世法无疑。为令他得此法。随众生根性能立教 论曰。不可分别

  论曰。于法智无疑。谓于未来世法。生智功德
  释曰。此法于未来应生能如此智。是故于未来世法无疑。为令他得此法。随众生根性能立教
  论曰。不可分别身。谓随众生乐显现功德
  释曰。众生界过数量。意欲及入道方便亦过数量。处所亦过数量。如来能随此事差别。示现化身数量相貌时节处所。并不可分别
  论曰。一切菩萨所受智慧。谓能行无量依止众生正教化事功德
  释曰。由无量菩萨依止。是众生教化事。应可作此事。由得佛无我。为胜我此智但是菩萨所受故。但佛能化菩萨。但菩萨能受佛化。无量菩萨依止者。此有二义无量。或属菩萨或属依止。若属菩萨。一切菩萨同一依止。谓以无我为胜我。若属依止显法身遍满。通为一切菩萨依止
  论曰。至无二佛住波罗蜜。谓平等法身波罗蜜成就功德
  释曰。如来法身名佛住。三世如来此住不异故。言无二。无二故平等。四德究竟故名波罗蜜。成就有二义。一清净佛法身。已离一切障究竟清净故名成就。二四德是法身所成就
  论曰。至无差别如来解脱智究竟。谓随众生意。显现纯净佛土功德
  释曰。于无相杂如来智中。至解脱究竟。如来智慧与真如无差别。随众生所愿乐。能显现清净佛土等。为生善心及成熟解脱故
  论曰。已得无边佛地平等。谓是三种佛身无离无别处功德
  释曰。如来三种身中。法身约处所不可度量。应化两身亦尔。不可言但此世界有。彼世界无。无有一法出法身外。无有众生界出应化两身外
  论曰。法界为胜。谓穷生死际。能生一切众生利益安乐功德
  释曰。如来以法界为胜。法界有二种。一有染二无染。无染清净法界为后最胜。何以故。如来穷生死际。利益安乐众生。功能无尽。所以无尽者。由体。由能体即法界。能即应化两身。因化身得如来应身。因应身后转得成如来法身。若成法身则无穷尽
  论曰。虚空界为后边。谓由无尽功德
  释曰。如来智慧无尽。譬如虚空虚空遍满一切色际。无有生住灭变异。如来智亦尔。遍一切所知。无倒无变异故说如虚空
  论曰。最清净慧。如此初句由所余句。次第应知分别解释。若如此正说法义得成
  释曰。由二十道理。成就如来智慧最清净故。如来自利满足。由智慧清净。如来所说法教理圆正故。利他得成。第一句为本。余二十句为能成就
  论曰。因事义依止者。如经言。若菩萨与三十二法相应说名菩萨
  释曰。因事有二义。一以意为因以十六业为事。二以诸句为因所成业为事。菩萨有二种。一在正定位。二在不定位。若入正定位者。与三十二法相应得菩萨名。若在不定位。末与三十二法相应。不得名菩萨
  论曰。于一切众生。与利益安乐意相应
  释曰。于一切众生求欲起真实道。有方便故名利益意。于一切众生。求欲起现在未来二世拔苦施乐方便故。名安乐意。菩萨与此意恒不相离故名相应。此初句明利益安乐意。后有十六业及十六句。合三十二法并显了初句义
  论曰。令入一切智智意。谓传传行业
  释曰。若菩萨有意。欲令众生入一切智智。由此意传传化度众生。令得一切智智。譬如一灯传然千灯。由此句及业。菩萨利益安乐意则得显现。如此于一切句及业各显初句悉应知之
  论曰。我今于何处中。当相应如此智。谓无倒业
  释曰。若菩萨有利益安乐意。菩萨不如实识自身。则不能中道理安立众生。譬如有人有利益安乐意。安立众生于饮酒。是颠倒业若如实识自身。能中道理为众生说无增上慢。安立众生令入中善处。此利益安乐名无倒业
  论曰。舍高慢心。谓不由他事自行业
  释曰。由此人舍离高慢心不待他请。若众生是法器则自往为说正法
  论曰。坚固善意谓不可坏业
  释曰。由菩萨心坚固。若众生有过失。不能破坏菩萨利益安乐心
  论曰。非假作怜愍意。谓无求欲业。有三句解释应知
  释曰。前有三句。后更以三句释前三句
  论曰。不贪报恩
  释曰。此释初句非为自求利养故怜愍他
  论曰。于亲非亲所平等意。谓有恩无恩众生不生爱憎心
  释曰。亲名有恩。怨及中人是非亲名无恩。若使非亲堪受利益安乐事。菩萨则舍不平等心起平等亲友心。行利益事
  论曰。永作善友意。乃至无余涅槃。谓随顺行乃至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