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疏 第十七卷

俱舍论疏 第十七卷 沙门法宝撰 分别业品第四之五 论。如是已辨至名业道。已下半颂。大文第二。释业道之名 论曰至而造作故。释后贪.嗔.邪见三业道也。贪等体非是业。与思相应思
俱舍论疏 第十七卷
  沙门法宝撰
  分别业品第四之五
  论。如是已辨至名业道。已下半颂。大文第二。释业道之名
  论曰至而造作故。释后贪.嗔.邪见三业道也。贪等体非是业。与思相应思是业性。依贪等转。依贪等行。依贪势力而造作故。如人依道。由此贪等体虽非业。是业道也
  论。前七是业至立业道名。释前七业道。前七业道是业性。故名之为业。思业依托为境转故名业道也。此七是业。是业之道。立业道名
  论。故于此中至俱极成故。释此中业道名通两类。前七具二。谓业。业道。后三唯一。谓但业道。虽不同类。而一业道名通两处。余故两类总得名为业道如世典者。正理论云。世记论也世记论中亦不同类。而一为余得通名故。如在天.地类别同名形等
  论。离杀等七至类此应释。类不善业道释善业道
  论。此加行.后起何缘非业道问也。加行.后起应名业道。思亦缘彼为境转故
  论。为此依此至异此不然。答也。此有三答。正理论云。理亦应说。而不说者。为本。依本彼方转故(述曰。为根本起加行。依根本有后起。本得此名。末不名道)第二解云。根本粗显说粗品为业道第三释云。令内.外物有减.增故。如.杀.盗等令物增.减。前.后二分不尔。由此二分不名业道。婆沙一百一十三云。所居名外。寿等名内婆沙云。问何故名业道。答思名业。业所游履究竟而转为业道问若尔一切无记
  论。应问彼师。论主意云。非此是我义。因何问我。应问彼师
  论。然亦可言至皆名业道。论主为彼师释。此贪.嗔等是恶趣因。因是道义。与恶趣为道或贪.嗔等互相因起。更互相乘皆名业道也
  论。如是所说至差别云何。已下两颂。第三义便明断善根
  论曰至能断善根。此举初句答。前问。诸断善根由何业道答云。唯上品邪见业道此释能断
  论。若尔何缘至最初所除。难也。若谓唯邪见断善根者。即违本论云何上品不善根。谓能断善根者。不善根体谓贪.嗔.痴。邪见非不善根如何说能断善根
  论。由不善根至被贼烧村。答。于能引处说所引业
  论。何等善根为此所断。问所断善
  论。谓唯欲界至先不成故。答也。将欲断善欲界中思。色.无色善先退不成。邪见不能断上界善等
  论。施设足论至三界善根。难不断上二界善根
  论。依上善根至非彼器故。断欲善。上二界善得更远故。此身不是上善器故
  论。何缘唯断生得善根。问欲界加行不断所以
  论。加行善根先已退故。答。正理论云。加行善根将断善时最初舍故
  论。缘何邪见能断善根。问也
  论。谓定拨无至彼果异熟。答也。正理论云。此断善根何因何位。谓有一类先成暴恶意乐随眠。后逢恶友缘力所资。转复增盛故。善根减不善根增。后起拨因拨果邪见。令一切善皆悉隐没。由此相续离善而住。此因。此位断诸善根
  论。有余师说至解脱道别。叙异断。分拨因果邪见。二道别也
  论。有余师说至势力劣故。叙异师说。无漏缘.他界缘.随眠缘中不增。唯相应中增。由力劣故不能断善
  论。如是说者至有强力故。述正义。烦恼不定。有准因中增者亦得至上品。强力故。无漏缘.他界缘亦至上品能断善根
  论。有余师说至见所断惑。叙异说也
  论。如是说者至邪见所断。述正义也
  论。若作是说至名断善根。引本论证九品断善正也。既有最后所舍者。亦有前品舍者。故知非一品断
  论若尔彼文至能断善根者。余师引本论难。本论既云上品不善根能断善根。故知唯一品断。本论二文便自相违
  论。彼依究竟至名能断善根。答。由上品不善根能断下下品善根。由斯故说上品不善根能断善根正理云乘前为问。其理已成。谓此乘前所断微善。即问能断上不善根。前微善根既下品摄。后能断者理上品收。故于中不劳征难
  论。有余师言至如见道中。叙异说也
  论。如是说者通出不出者。述正义也
  论。有余师说至末易舍故。叙异说。彼师意说。因其善根发得律仪。律仪是末。善根是本。末舍易本。故先舍也
  论。如是说者至品类同故。述正义也。正理论云。诸律仪果有从加行。有从生得善心所生。若从加行善心生者。律仪先舍。后断善根。然断善根加行.根本皆名断善根。依此故说断善根位舍诸律仪。若从生得善心生者。随断何品能生善根。所生律仪尔时便舍。舍能等起。彼随舍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