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疏 第二十八卷

俱舍论疏 第二十八卷 沙门法宝撰 分别定品第八之一 心一境性名之为定。此品广明名分别定品。前明智品能依定果。此明定品智所依因 论。已说诸智至今次当辨。结前起后 论。于中先
俱舍论疏 第二十八卷
  沙门法宝撰
  分别定品第八之一
  心一境性名之为定。此品广明名分别定品。前明智品能依定果。此明定品智所依因
  论。已说诸智至今次当辨。结前起后
  论。于中先辨至静虑云何。此品大文有二一明德所依定。二明余性功德。此明德所依定于中有四。一明静虑。二明无色。三明等至。四明等持。此文第一明静虑也文中有三。一问。二答。三释。此问起也
  论曰至静虑差别。此述先说静虑所以。诸功德多依此四故先辨也
  论。此总有四种谓初二三四。列四名也。正理论云。岂诸静虑无如慈等不共名想。而今但就初等四数建立别名。此中非无不共名想。然无唯遍摄一地名。以诸静虑各有二种。谓定及生。有差别故。诸生静虑如先已说。谓第四八。前三各三。无有别名总诠一地。诸定静虑总相无别。谓此四体总而言之。皆善性摄。心一境性以善等持为自性故。若并助伴五蕴为性。此二既同难知差别。相虽无别。而地有异。为显地异就数标名。故说为初乃至第四(已上论文)
  论。四各有二至五蕴为性。分四静虑各有二种。谓生及定。生者十七天。定即善等持。即名心一境性。并五蕴也
  论。何名一境性。经部问也
  论。谓专一所缘。有部答也
  论。若尔即心至余心所法。经部难也。若专一所缘名之为定。即心专境依之建立。即此心王名三摩地。不应别有余心所法名三摩地
  论。别法令心至非体即心。有部答也。即心专一境。由别心所。能令心王于一境转名为等持。非体即心
  论。岂不诸心至何用等持。经部难也。即此心王刹那灭故皆一境转。法性自尔。何用等持令一境转。第一难也
  论。若谓令心至等持无用。第二难也。若谓前念等持。令心于第二念。亦同前心缘一境转。此即前心令其后心同一境转。后心相应等持何用
  论。又由此故至心于一境转。第三难也。如心所中定通其散位。散位非定。由修习故。三摩地成名心一境。何不即以此修习力。令心一境转
  论。又三摩地至皆一境转。第四难也。心所等持是大地法通其定.散。因何散位心乱。定位一境
  论。不尔余品等持劣故。有部释第四难也。正理论云。此中经主自兴问答。何名一境性。谓专一所缘。彼答非理。眼.意二识若同一所缘。应名一境性。故于此处应求别理。谓若依止一所依根。专一所缘名一境性。岂不一念无易所缘。应一切心中皆有一境性。理实皆有一一刹那心.心所法。一境转故。然非一切皆得定名。以于此中说一境性。但为显示由胜等持。令善心.心所。相续而转故。若尔即心依一根转。引缘自境。余心续生。此即名为心一境性。应离心外无别等持。此难不然。前已说故。谓先广辨心所法中。已辨等持。此难不然。前已说故。谓若心体即三摩地。令心作等。亦应无别。差别因缘不可得故。述曰。经部令心作等。即许别有思等心所。令心一境。因何不许
  论。有余师说至即四静虑故。述经部师计也。此师引经。说定学为增上心学。说四静虑为心清净最胜。证定即是心也
  论。依何义故立静虑名。问也
  论。由此寂静至以慧为体有部答也。由此寂静是定。能审虑是慧。审虑即是实了知义。了知是慧。如说心在定能如实了知审虑义中置地界故者。审虑梵云振多。是字缘。于此字缘置其地界。变前振多成驮南。驮南此云静虑。驮南旧云禅那讹也。正理论云。依何义故立静虑名。由依此寂静方能审虑故。审虑即是实了知义。如说心在定。能如实了知。审虑义中置地界故。依训释理。此是凝寂。思度境处得静虑名。定令慧生无浊乱故。有说此定持胜遍缘。如理思惟故名静虑。胜言简欲界。遍缘简无色。如理思惟简异颠倒。能持此定是妙等持。此妙等持名为静虑。此言显示止.观均行无倒等持。方名静虑又婆沙一百四十一。问此四何缘说名静虑。答静谓寂静。虑谓筹虑。此四地中。定.慧平等故称静虑。余随有阙。不得此名已上论文
  论。若尔诸等持皆应名静虑。难也
  论。不尔唯胜至亦得日名。答也
  论。静虑如何独名为胜。问也
  论。诸等持内至独名静虑。答独名胜所以也
  论。若尔染污宁得此名。难也。若以如上胜故独名审虑。味定是染。如何亦同得静虑名
  论。由彼亦能邪审虑故。有部答也
  论。是则应有太过之失。难。染污心审虑胜余散善者。有太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