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摄大乘论释 第五卷(8)

论曰。譬如此名此义何义何名 释曰。意如向释 论曰。若摄一切分别。复有十种 释曰。如前已有具摄义但未明品类。具摄义此十种分别。更显品类摄义。又

  论曰。譬如此名此义何义何名
  释曰。意如向释
  论曰。若摄一切分别。复有十种
  释曰。如前已有具摄义但未明品类。具摄义此十种分别。更显品类摄义。又明摄一切皆尽
  论曰。一根本分别谓本识
  释曰。是一切分别根本自体。亦分别即是阿黎耶识
  论曰。二相分别。谓色等识
  释曰。此分别以相为相。即是色等尘识
  论曰。三依显示分别。谓有依止眼等识识
  释曰。此分别以依。及显示为相。亦是所分别亦是能分别。即是六根及六识。六根是所依止。六识是能依止
  论曰。四相变异分别
  释曰。相谓六尘。此分别以相变异为相
  论曰。谓老等变异
  释曰。是身四大前后变异名老。若识分别此老名老相变异分别。等言摄病及死
  论曰。苦乐等受
  释曰。身心苦乐受。前后变异。识分别此受名受相变异分别。等言摄不苦不乐受
  论曰。欲等惑
  释曰。心欲前后变异。识分别此欲名。欲相变异分别。等言摄嗔痴等惑
  论曰。及抂时节等变异
  释曰。非理逼害缚录为抂不乖候寒热丰俭为时节。抂及时节前后变异。识分别此抂及时节名抂时节相变异分别。等言摄有因缘逼害缚录。乖候寒热丰俭
  论曰。地狱等
  释曰。是道变异。舍此五阴受地狱道五阴。诸道前后变异故名道变异。识分别此道故。名道相变异分别等言。摄余五道
  论曰。欲界等变异
  释曰。谓具缚离缚生变异。受三界生有具缚及离缚前后变异。识分别此生名生相变异分别等言。摄色无色界
  论曰。五依显示变异分别
  释曰。谓眼等识变异。此分别以眼等识变异相为相
  论曰。谓如前所说变异
  释曰。如前所说老等变异。于变异位中。如眼等识变异
  论曰。起变异分别
  释曰。意识亦如此依显示变异而分别故。名依显示变异分别
  论曰。六他引分别
  释曰。此分别因他言说生
  论曰。谓闻非正法类。闻正法类分别
  释曰。此分别有二种。一听闻非正法为类分别。二听闻正法为类分别。谓行恶法类分别。行善法类分别思修亦尔。此分别以闻他言说为相故。名他引分别
  论曰。七不如理分别
  释曰。是前分别。听闻非正法为因
  论曰。谓正法外人。非正法类分别
  释曰。谓九十六种外道。在正闻思修法外
  论曰。八如理分别
  释曰。是前分别听闻正法为因
  论曰。谓正法内人。闻正法类分别
  释曰。谓声闻缘觉菩萨人。在正闻思修法中
  论曰。九决判执分别。谓不如理思惟种类
  释曰。以不正思惟为因
  论曰。身见为根本。与六十二见相应分别
  释曰。依止我见如梵网经所明见类。谓六十二见相应分别
  论曰。十散动分别。谓菩萨十种分别
  释曰。菩萨分别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悉名散动。般若波罗蜜经说十种法对治。此十种散动初二法正是般若波罗蜜事。谓显真空遣俗有即是实有。菩萨不见有菩萨。次有五事有三解。第一解云。遣名事物初两遣名。即是不见菩萨名。不见般若波罗蜜。初遣人名后遣法名。次两遣事。即是不见行不见不行。此有三义。一不见菩萨能行二乘不能行。二不见正勤助道为行。不见[悚*页]惰等所对治为不行。三不见菩萨修道未满故行。不见菩萨修道已满故不行。后一遣物此名此事。以何物为根本。以五阴为根本。亦不见五阴。即是不见色不见受想行识。第二解云。初二明不见人法。次二明不见人行法为行。不见人不行法为不行。后一明行所对治即五阴。五阴即苦集二谛。不见集可断。不见苦可离。第三解云。初二明不见能行人及所行。道次二不见助道。后一明不见所对治。此五事中一一事皆具八法
  论曰。无有相散动
  释曰。无有相是散动因。为对治此散动故。经言。是菩萨实有菩萨
  释曰。由说实有显有菩萨。以真如空为体
  论曰。有相散动
  释曰。有相是散动因。为对治此散动故。经言。不见有菩萨
  释曰。不见有菩萨。以分别依他为体
  论曰。增益散动
  释曰。以有增益无所有。此执即是散动。为对治此散动故。经言。何以故。色由自性空
  释曰。由分别色性色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