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疏 第十八卷(4)

论。有异熟业于三时中。已下半颂。大文第五明三时极障 论曰至皆极为障。明第一障 论。若有将得至现法受业。明第二障。前三恶趣业唯是生.后。定不

  论。有异熟业于三时中。已下半颂。大文第五明三时极障
  论曰至皆极为障。明第一障
  论。若有将得至现法受业。明第二障。前三恶趣业唯是生.后。定不言顺现法受。此中通二性业。除顺现法受。得不还果。不越现果故
  论。若有将得至二喻如前明第三障。除顺现受如前释
  论。如上所言住定菩萨。已下大文第六明菩萨业。就中有四。一明住定位。二修相业。三供养佛数。四明六度满此一颂第一明住定位
  论曰至立住定名。此即说百劫修相报业时名为住定住定有六。一定生善趣。二定生富贵家等。三定具根。四定为男身。五定忆宿命。六善无退屈
  论。以从此时至大婆罗家。释前二定也。婆罗此云豪族
  论。于贵家中至有受扇搋等身。释第三.第四定
  论。生生常能至常无退屈。释后二定。自此已后自性恒知。非是前时全不知也
  论。谓于利乐至目彼菩萨。重释无退屈苦有二种。一自行苦。二他恼苦。于此二苦皆能堪忍。谓于利乐有情事中。众苦逼身皆能堪忍者。通二种苦言。虽他种种至目彼菩萨。重释因他恼苦心不退也
  论。由彼大士至皆能荷负。释他恶行违逆不退所以。由无退故颂中名坚。正理云。岂不未修妙相业位菩提心不退。应立住定名。何故要修妙相业位菩萨方受住定位名。尔时人.天方共知故。先时但为诸天所知。或于尔时趣等觉定。先唯等觉决定非余解云。先时唯有决定趣等觉。非有余六定也
  论。修妙相业其相云何。下一颂。第二明修妙相业
  论曰至最明利故。此中总六门。一修处。二依身。三对境。四明慧。五明时严。六明数。此即第一明处
  论。唯是男子至女等位故。明依身也。正理云。殊妙相业必依净身方能引起
  论。唯现对佛至非闻修类。明境及慧。修佛相故对佛方成。胜故非闻及生得慧。散故非修
  论。唯余百劫至法应如是。明修时也法应如是。减则不足。多则无用也
  论。唯薄伽梵至妙相业成。明今佛以精进故超九劫也
  论。是故如来至但言九十一劫者。引经证超九劫也
  论。宿旧师说至如前所辨。叙经部异说四过失者。谓恶趣.贫家.粗业.缺支女身二功德者。谓忆宿命今得不退
  论。一一妙相百福庄严。相福数也。正理云。此中百思名为百福。谓将造一一妙相业时先起五十思净治身器。其次方起引一相业。于后复起五十善思。庄严引业令得圆满五十思者。依十业道一一业道各起五思。且依最初离杀业道有五思者。一离杀思。二劝导思。三赞美思。四随喜思。五回向思。谓回所修向解脱故。乃至正见各五亦然有余师言。依十业道各起下等五品善思。前后各然如熏静虑有余师说。依十业道各起五思。一加行净。二根本净。三后起净。四非寻害。五念摄受复有师言。一一相业各为缘佛。未曾习思。具百现前而为严饰
  论。何等名为一一福量。问也
  论。有说唯除近佛菩萨至唯佛乃知。答也。有三答。如文可解正理论云。百福一一其量云何。有说。以依三无数劫增长功德所集成身。发起如斯无数殊胜福德量。唯佛知同此论后释有说。若由业增上力得为帝释。王二欲天自在而转。是一福量余同此论婆沙一百七十七云。评曰。如是所说。皆是淳净意乐方便。赞美菩萨福量。然皆未得其实。如实义者。菩萨所起一一福量。无量无边。以菩萨三无数劫积集圆满诸波罗蜜多已。所引思愿极广大故。唯佛能知非余所测
  论。今我大师。已下一颂。第三明供佛数。于中有二。一明供养佛数。二明所逢佛名。此即初也
  论曰至七万七千佛。释三劫供养数量异也
  论。三无数劫下一行颂。第二明逢佛名
  论曰至名为宝髻。明逆次三无数劫最后逢佛名也
  论。最初发心至一一同彼。明三无数劫最初佛也。正理论云。初无数劫首逢释迦佛乃至世尊为陶师子于彼佛所起殷净心。涂以香油。浴以香水。设供养已发弘誓愿。愿我当作佛。一如今世尊余同此论准此论文者。正法还得千年为定。逢释迦佛当大乘种解脱分善佛灭已来今多说不同。大分一千五百年已上广述如别章
  论。我释迦菩萨于何位中。已下两行颂。第四明菩萨六度圆满时不同也
  论曰至施修习圆满。此中圆满有四节。此即第一节施圆满也
  论。若时菩萨至戒忍圆满。第二节也正理论云。忍圆满者。于彼有情心无忿故。戒圆满者。不起害他身.语业故。心无忿故身.语无恶。故无忿时戒.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