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疏 第十八卷(7)

论。如契经说施预流向其果无量。已下一颂。第五明施果无量 论曰至名最后生。明此五人虽非圣者。亦同圣得无量福。杂心第八云。施此五种人得大果。

  论。如契经说施预流向其果无量。已下一颂。第五明施果无量
  论曰至名最后生。明此五人虽非圣者。亦同圣得无量福。杂心第八云。施此五种人得大果。何以故。父母长育生身恩故。病者无所依怙。增悲心故。说法者增长法身故。示人善.恶故。近佛地者积集功德广摄众生故
  论。法师四田中是何田所摄。问
  论。是恩田摄。答
  论。所以者何。征
  论。为诸世间至便招无量果。释所以也
  论。欲知诸业轻重相者。已下一行颂。第六明由六因业轻重也
  论曰至如是如是。释六因也
  论。或有诸业至例此应思。明轻重相也。或有唯由后起成重。如盗佛得已供养后起即轻。得已销铸其罪即重根本。余文可解
  论。若有六因至非最轻重。明三结也。六上最重。六下最轻。随阙少.多。非极上.下
  论。如契经说有二种业。已下一颂。第七明造作增长业。由五因故业名增长。一由审思。二由圆满。三无对治。四有伴。五招异熟
  论曰至非率尔思作。释第一因。若全不思。及率尔思。但名造作不名增长。若审思造者。名为增长
  论。由满故者至亦增长名。释第二因。或三恶行若一业堕恶趣。若二堕恶趣。若三堕恶趣。若十恶业。若一业道堕恶趣。若二业道堕恶趣。若乃至十业道堕恶趣。未至堕恶趣前皆名造作。不名增长。若至堕恶无问少.多皆名增长
  论。由无恶作至无对治业。明第三因
  论。由有伴故至定异异熟。明第四.第五因
  论。善翻此应知。翻上不善。即是善造作增长
  论。异此诸业唯名造作者。若有五因名为增长。若无五因但名造作
  论。如前所明未离欲等。已下半颂。第八明施制多福也
  论曰至有舍类福。释施制多唯有舍类福
  论。彼既不受福由何生者。问
  论。复以何因至不受不生。反问
  论。不受于他无摄益故者。外人答也
  论。此非定证至应不生福。反难外人也
  论。是故应许至如修慈等。举颂结成
  论。谓如有一至福由自心生。重广释也
  论。岂不唐捐此施敬业。外人难。若福既由自心生者。但起心供养其福即生。何用施财及申敬礼。有德已灭。岂不唐捐
  论。不尔发业心方胜故者。答外人也。若不发业唯敬养心。心即劣也
  论。谓如有一至非但起心。举喻也
  论。如是大师至非但起心。合法也
  论。若于善田殖施业种。下半颂。第九明果由内心
  论曰至种果有倒。举喻也末度迦。是果名。其形如枣。树似皂荚树赁婆。大小如苦练子二果此土无故不译
  论。如是施主至或果全无。合法也。由可令果全无。非全颠倒。此举大体。如江南为橘。江北为枳。亦由田也。此类少别。非全颠倒也
  论。施类福业事傍论已了。已下大文第二明戒.修也。就中。一明戒。二明修。三明戒.修果。此一颂第一明戒
  论曰至但立遮名。释性罪.遮罪俱名犯戒体。颂于性罪立犯戒名。遮罪名遮。不名犯戒。先释犯戒及遮。后释离也
  论。离性及遮俱说名戒。此后释离。离此二罪名为戒也
  论。此各有二至为自性故。明戒有表.无表为体
  论。已略辨戒至亦不清净。明净.不净戒
  论。言四德者至非胜生故。别释四德
  论。等言为显至五回向寂。释颂等字显有异说
  论。有余师说至永离业惑垢故。叙异说也
  论。已辨戒类修类当辨。已下半颂。第二明修类也
  论曰至自性俱有。释颂等引善也
  论。修名何义至独名修。释修义也
  论。前辨施福。已下半颂。第三明戒修果也
  论曰至就胜说修。明二果别。若兼胜.劣二果无别。若就胜说。戒感生天。修得解脱
  论。经说四人能生梵福。已下。大文第二明梵福量驮都。此云性。如来体性余文可解十胜行者。即四梵福中十善业道真谛云。谓前四梵福更加六种。一为救父命舍自身命。二为救母命舍自身命。三为救如来命舍自身命。四于正法中出家。五教人出家。六未转法轮请转法轮。正理四十云。已离欲者修四无量。生上界天受劫寿乐。若未离欲建窣堵波。造寺。和僧。能勤修习慈等加行。彼亦如修无量根本。感劫天乐岂不前说欲界无有善业。能招一劫异熟。无一善业犹如不善。唯一刹那能招劫寿依如是理故作是说。然于一事发起多思次第能招劫量天乐。谓于彼死复于中生。故劫乐言无违前失(准上论文。欲界善业亦不招一中劫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