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瑜伽师地论略纂 第七卷(5)

释第二广说中。有四番释。第三番中。略不解第三颂诸有为法皆三种言事之所摄故者。俱舍云。世俗言依此三种者。即三世路也。言事者即。言所依事。无

  释第二广说中。有四番释。第三番中。略不解第三颂诸有为法皆三种言事之所摄故者。俱舍云。世俗言依此三种者。即三世路也。言事者即。言所依事。无为不然。此即总举有为。即此义中。别说妙欲以为应说应说想者。名也。由说欲名。彼方解故。彼不擎举其鼻。往他家规求所欲也
  第二翻释中。初颂。显示待时诸欲者。释初句。以应说故。所以待时。如前初番四复次。释于欲邪行者。即第二句依应说安住邪行果者。即下半颂。集招生死。第二颂中上半颂。名舍欲应理。后半颂修行讥论不应道理。及待时欲者。后半亦显欲心待时。若欲受用待时方得故第三颂亦然者。亦是舍慢求无慢
  第三番释第二颂中显于诸欲能了知故者。释初句。次二故字。释第三句
  第四番释前三颂中。佛为彼天。说前三颂时彼领悟。闻前二颂。深厌诸欲。闻第三颂。舍凌蔑心。并断憍慢
  第三。有五颂中。释贪中。初一颂问。后四颂答。答中。初三方便观。后一根本观。方便观中。初一厌境观。次一不断观。第三有三观。一苦。二无我。三身念住观。长行释中。若摄诸根不为欲贪损坏其心等下。释第四颂根本观。将释彼颂豫皆料简。了知是已未离欲贪一分学者下。正释本颂欲贪生五因中。第二由希乐欲界。三由取男女等有情想。四由猛贪逼迫
  第四。有三颂中。初一颂问。余二颂答。长行释中。唯释后二颂答越五暴流者。断五下分结当度六者。断五上分结断方便云何能广度欲爱者。断五下分结方便。谓广度欲爱也而未得腰舟者。问如彼善断。未得腰舟。度上分结也。如世度海以葫芦。或浮皮袋或[泳-永+奈][木*茂]。如浮囊梙置腰上。名曰腰舟。海喻生死。意识如腰。慧如舟故。二颂答中。初颂正答。后颂结答而能静虑审虑谛虑者。初中后别故若和合爱者。谓未得胜境若增长爱若不离爱者。谓已得胜境若不合爱。未得恶境若退减若别离爱者。谓已得恶境复有差别云何修习于无寻定等者。前番已释修无寻定。是断五下分结方便。由初静虑有三识身。当生喜舍而起痴爱。寻等未尽故。依无寻伺定。修断方便。今此差别。依第二静虑。复数修习。名如彼善断。又前复次。明依欲界闻思等持。厌诸寻故。名无寻定。是断下分结方便。依初静虑。离欲界欲。下分结断。今第二差别。修第二静虑无寻伺定。令下分结远。名如彼善断余如前说者。谓了法永解脱。皆同前释也如经说惭轴意腰舟者。惭如车轴。能摄善轮。驾御智车。运度危厄。腰舟如上
  第五。三颂半怖中。有三行半颂。初一颂半请。次一颂答。后一颂赞十资身具者。如前第二卷释
  第十八卷
  十四段。解体义伽陀中。上已五段讫。此卷有次八段全。并第十四段少分。此初解类有三颂。初一颂问。余二颂答。问中有五。一[將/廾]胜生。二开出道。三于何师学。四住何法学。五不惧后死。答中初一颂半。答初二问。标具九德。既是胜人。能奖胜生及开出道。后半颂答后三问以法者。道理以正者。顺益以次制者。轨范以导者。奖劝又以法者。教。以正者。理。以制者。以此教理制御。以导者。训示非。以威严而刑罚之谓因力故者。布施也士用力者。谛实也助伴力者。慧舍也云何为泉谓六触处者。六处如泉。烦恼如水。泉所出故或安受受所摄者。安受。谓喜受。所摄。谓乐。又释。以悦心名安受。适身名受所摄。不安返此
  第九段。又释流中。有五颂分为二段。初两颂。显异生有学等。渐次能越暴流。后三颂。明得究竟道永越暴流。四流义。如前第八九卷等释。异生由正信越欲暴流。下之三句。皆有学越余三暴流及显能证第一住道者。谓能证灭尽定道二十二处者。如下声闻地广说
  第十。贪四颂中。初一颂问。次一颂答。次一结。后一明对治。释中有四初释。初颂云何润生下。释第二颂或有身手力下。释第三颂。又有沙门下。释第四颂诺瞿陀树显所润生水名能润自者即是乃至种子界性者。显所润生。现寻思等。因此界性生故。谓诺瞿陀。从自根生。风吹鸟衔子堕岐孔。又生多树根。依岐孔展转后生。由本水润。展转树生。水名共缘故。贪恚等法以润爱而为共缘。各自种子而为别缘摩鲁迦条者。藤葛之类。此喻诸欲。旧云摩娄迦子。六种别欲。犹如林树。贪能缠绕故喻藤葛略义中。于诸欲中二种别缚者。论文自释。名为别缚。各别种生。名不共因。皆由爱润。名为共缘断方便胜利者。第四行颂中上半颂。了无常性已。不起贪着。名断方便。后半颂即便弃舍。终无有退。名断胜利若贪若欣乃至爱品者。六别欲中。所生爱恚品。如前应知耽着。即是第六于外五尘之寻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