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瑜伽师地论略纂 第七卷(6)

第十一。作有五颂中。初一颂问。余四颂答。释中初释问颂。第二又显如来依第一义下。释初答颂由此显示学与无学下。释第二答颂。若未离欲。为度欲流

  第十一。作有五颂中。初一颂问。余四颂答。释中初释问颂。第二又显如来依第一义下。释初答颂由此显示学与无学下。释第二答颂。若未离欲。为度欲流。运足动手。发勤精进。名未极底。若已离欲。名得源底。庸预进断上分诸结。不运手动足。勤加精进。名非身分此即显示诸婆罗门下。释第三答颂得静虑者永断一切下。释第四答颂
  第十二段。四行半颂。劬劳中。有三问答。初呼佛为苾刍。已度暴流耶。第二问得涅槃灭定。已度暴流耶。佛告言。如是。第三一颂。问有二。乘前初问。汝今已度暴流。犹如河等。乘前第二问。如何无攀无住。已度暴流余二颂半答中。初一颂半。答有暴流尚未能度。后之一颂。答彼二问。然后两句。以本经是应颂偈故。其文易了。略指令知只焰者。应颂也。此长行中有三。初指无攀无住义次世尊依昔示现修习下。总释颂意。未对下坐。断非方便。邪取精进时。有彼劬劳乃至漂溺。菩提坐下。于邪精进。得断遍知。便舍劬劳乃至漂溺第三此中显示修苦行时下。释前两答。初答初问。已度暴流。犹如河等。第二云何复依涅槃等。第三问无攀无住已度暴流非方便者。昵健陀所。日食麻麦。邪自苦行也嗢达洛迦者。是猛盛义。旧云郁头蓝子。于彼修非想定阿罗荼者。是逢过义。即旧云阿蓝迦蓝也。于彼所修无所有处定。即显苦行在乐行前此中四义舍劬劳等者。谓复于后时坐菩提坐下。为第一句。舍劬劳所有善法遂得增长。是第二舍劳如如善法既增长下。第三舍住既由如是不知足下。第四舍标。故言如次还复止住下地生因者。即对法云。颇有圣弟子。已离色界欲。得无色界寂静解脱定。后生色界耶。答曰有。谓得灭尽定。退生色界中。即此是。此颂意说。外道有劬劳等。我世尊已离生死等。证涅槃者。定已离彼故。若圣退者。有劬劳等。不退圣者。定已离之
  第十三段。得义伽陀中。一颂半问。一颂半答。善见。善知。善鉴。善达。以四谛智。如次应知
  第十四段。诸行无常下。有四十四颂。释论议中。分为二十七段。辨扬深理故名论议。释初颂中。文有四。初释初总句。有非恒有。无非恒无。故生与灭。皆是无常。无常之言。通总三世及别过去第二若过去生过去所得下。如次释第一无常。第二句有生灭法。过去世已生灭名无常法。未来世当生可灭。名有生法。现在世现生将灭故。名有灭法。三世诸行。皆有灭法第三若彼诸蕴在于未来下。释第三句若诸有情下。释第四句。苦因灭故当生解脱。说之为乐。粗重息故。现安乐住说之为乐
  略义之中。有九对。释初六复次。如次配诸行及彼寂乐。无为法名遍知者。所证从能证道为名也。诸有为行观起无愿。不见我故。即观无空。故空无愿。观诸行起圣谛现观相违二法断所依处言二法者。一随顺戏论。谓四见。或苦谛下一切烦恼二怖无戏论。谓我见。或灭谛下一切烦恼。此二法与现观相违。今显二法断所依处。即苦灭谛。所知无倒性。次上半颂。所证无倒性。即下半颂。外道执世间常。谤涅槃乐故。名不共也
  第二段颂中。第一句。是道谛与灭谛为迹。第三句由道谛证灭谛。第二句集谛为苦谛因迹。第四句由有集谛。常受苦谛若善修习此无纵逸等者。谓修道谛诸有学者。于过去世已死之时。未习道故。可由不调善死。现在未来。由习道故。不由不调善死。诸阿罗汉。未来无死。亦名不由调善及不调善死。纵逸翻此
  略义中。处非处性。善恶因果。顺相生故自业所作。非他作及无因故师于弟子作所应作。教诫法故诸弟子等自所作义。依于师授修断法故谓能顺恶戒穴戒因缘者。能发恶身语。名恶戒因缘。即旧所云恶尸罗也。污恶善戒故名恶戒。非戒体恶。犯诸善戒之根本。名穴戒因缘。即是不正相不正相者。即不正思惟。及烦恼等。略中四义。配上亦尔。释此颂中。唯解上半
  第五段文中。分有二。初释上三句。次释第四句。释初文中。初以八种观。观诸有情业业果报。后释第四句。初中复二。初别明八观。后如是戒善男子下。结为四行。初行第二行。如次各摄三。第三第四行。如次各摄一
  其略义中。明善恶果。并得果处。名如理思。业业果报。乃至止止此诸恶业。终不应为等。名如理思。为先之法随。诸法行
  第十九卷
  释第十四论议中。有二十七段。上已释五段。此卷二十二段。四语之中。初语总标。后三别释善说善言善论者。善说是总。后二是别。说体名善言。说义名善论。善言善论。皆有善说三相。善说三相。或别配后三句。或随所应。通后三句。然此举世间爱语谛语。返显出世二语。以颂初标皆圣语故。其爱语。四十三说。爱语有三。谓慰喻。庆悦。及胜益语。广如彼说第二颂中。由行信等五种善事。得三种果获正信者。信也耻居家者。惭也。受持戒者。戒也得衣服等者。施也所有正法等者。法也。此释初句彼既成就下。释下三句。初名誉果。即第二句也。次解脱果证解脱处清净诸天众同分中。无漏名清净。圣自在名天。此释第三句。后得生天果。释第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