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段。一颂释中。一住皆无爱。二戏论皆无爱。三踰墙离爱。四踰堑离爱。故说阿罗汉永离贪爱。由四相故。游诸世间。天人不识 释文分二。初释下半颂。牟尼游世间颂。天人不识。阿罗汉名牟尼。证寂默法故后云何离爱诸阿罗汉下。释上半颂。显示离爱别影四相魔怨主者。所谓贪爱 略义中。羞不应羞等者。求属他财。是不应羞。为生轻稍名羞不应羞。营属己财。名曰应羞。耽玩系摄。名应羞不羞。合成一处也。求有断灭。名不应怖。诃毁勤趣。名生怖见。生天纵乐名为应怖。赞说希求名无怖见。名第二处妄生轻毁 第十三段。一颂中。熏除者。熏谓熏修。除谓除灭 第十四段。一颂释中。文分为四。初释初句第二。若有复能于善说法下。释第二句第三。如是善修正方便下。释第三句又修如前所得道故下。释第四句受持七种依福业事者。此有二说。一云。即七圣财。施最增上。所以偏说。二云。前说八施中。翻前七有过施。更应思勘 第十五段。一颂释中分三。初释初句一切种者。十恶业道也一切因缘者。三不善根。能发业道。及究竟故一切处所者。情非情资具等境第二。彼由三相下。释第二句。依戒起定。依定起慧。依慧证境。名三相。戒体善故名奉行。善能离恶故名莫作恶。故通二处第三。如是具足下。释第三句。不释第四结句 略义中三学者。谓初二句学果者。谓第三句不与他共者。是第四句 第十六段。一颂释中。初释初句难可调伏已上。释难调虽强安处下。释轻躁。轻举。躁急。性数易故第二。虽强安处内寂止下。释第二句第三。诸圣弟子于如是下。释第三句第四。彼由如是正定以下。释第四句 略中左道者。乖正道理。谓上两句不随左道之心者。谓第三句。所得胜利。谓第四句 第十七。一颂释中。初句是总所因。后三句是所得四功德。一能餐远离味。二静虑。三常委。四念受无染喜乐。惮谓惧惮怯怖。无惮者。无此也解脱喜乐。谓无为无染喜乐。谓有为 略义中。毗钵舍那所作。即颂静虑也。由审虑道理。获得毗钵舍那。成其所作。故前说静虑。后说慧作 第十八。一颂中。初两句。是所成就五支。后两句。是所断五支。一无工巧活。谓无四事。一不憍邪活命。二不恃有势家。三不规名族。四不诈受。圣说世间异生。依止工巧以为业。须非法。希求真实。苾刍则不如是。不依此四起非法。希求饮食衣服。犹如彼故二无轻自己。若于衣食。非法贪聚。不持衣钵。名轻自己。苾刍不尔。名不自轻三乐胜希爱。沙门希爱学处。坚固禁戒四乐诸根。乐生喜根。净命喜足。乐生慧根。入现观等。乐生念根。除遣诸恶五尽解脱。结缚。缠种。皆解脱故。名成五支一无家。终不舍戒退还俗纲。二无所贮积。受财受境三无希望。不希财命知而妄语四断欲。无不与取五独行。贪欲已尽。无伴孤游。离非梵行。妙达因果。诸恶皆尽。不计恶因无因招果。名断五支。随其义势。别配释文 第十九。一颂释中分四。初释初句第二。又此现在随其自体下。释第二句第三。若有聪慧由此四相下。释第三句第四。彼能超度下。释第四句心者。通八识无量差别自体展转者。谓三性等心差别而转及因展转者。谓前前心为因。生后后自体心故。或心种子。及余缘。能生心体。皆名因展转前际叵知故名远行下。五十七解远行。有二义。一无始时故。二遍缘诸境界故。彼偏说意识作业。此通一切。故不相违一一而转者。无第二眼识等一时生故。亦非一切种。三性心。顿现前故。名为独行。五十七有二义。一一一转故。二无主宰故。名为独行。此中前因远行。说识从缘起。乘文便故。已遮无作者独行中略。亦不相违。然此心体。现在起时。心性不定。数加转易间断。名不毕竟转。毕竟者。始终相似相续之义。其五色根。或异熟同。与长养异。虽初闇劣。后明殊胜。始终相似相续而生。名毕竟转种种品类异生时生异灭时灭等者。异者别义。谓三性品类别异生。如善心异余二性品。生时而生。异余二性品。灭时而灭。余二性亦尔又如烦恼中贪俱品。异于余品若生若灭。然彼心体。自性非染。其体染性。前后相似不可得。及由心性本净。其染体不可得。故不成实名无身。此中意说。心体速谢。异类生灭。不毕竟转。不同色相初后相似。毕竟而转。及无染体。故名无身。五十七云。无色无见。亦无对故名为无身此未来世。随经部师理门义说。有心随眠。居四识住。可于后世从随眠起。有往有来。缘历境义。名寐于窟。未来识种现居识住。当来可生。是寐窟义。依真实理门释此文者。若未来世居识住之识。在现在世。本识之中。而有随眠。可于后生有往来义。名寐于窟。五十七说。依止色故。名寐于窟。彼说有色界识。非未来识。此说通三界识三世别识。以释颂文。理不相违远行者。说过去识独行无身二义。说现在识寐于窟者。说未来识。即三世四义识。名为四相。非去来世而无独行及无身义。现用可知。从增说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