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难陀.胜子等朋彼论势遂复引证对法第三云 论。无种已生集论说故 述曰。谓无学最后蕴。此时种入过去。过去是无。当果不生。现种已灭唯有现行蕴在。名无种已生。此中文略。集论本但有无种已生之言。今释家取以为证。瑜伽第五十六云。或有眼非眼界亦尔。此则引教 论。种与芽等不俱有故 述曰。此为理证。粗相因果为此例故言果俱有者。此前后俱也俱生俱灭者。二法俱有生有灭也。非谓因果同一时生一时灭。故瑜伽第五。然法与他性为因。及后自性为因。非即此念。长读此文。两法并非即此念故 自下第二 论。有义彼说至后种说故 述曰。此说有四。一破前。二立理。三会违。四结正。此即初也。护法等释。彼集论中据不能生后种说故。谓此时缘阙。现在种子。不能更引生后念种。非谓此念现行无种。种在过去名为无种。对法无解。此略解教。瑜伽准知 论。种生芽等非胜义故 述曰。此下比量对前师说。义准应知。又出前师所有过失。世俗因果虽复似然。非胜义故。不可以胜义种.现为例。或彼非因缘此是因缘。我不说彼故非胜义 又汝所言种灭芽生 论。种灭芽生非极成故 述曰。又种与芽初时俱有。后渐增长相生。展转可为异时。初生之时同念转故。又如青莲根生芽必俱故。又如影生等。又汝所说种灭芽生是因缘者。此非极成。我不许故 论。焰炷同时互为因故 述曰。如灯炷生焰既许同时。为彼不定。其义可知 论。然种自类至决定俱有 述曰。二立理有二。初标宗。后引证。实种自类相生不俱。若生现行决定俱有 所以得知 论。故喻伽说至是因缘义 述曰。三引证也。彼论第五说种子七义。现行望种名不相似。或能.不能缘。或碍.不碍等名为异类。种子自望名为同类 此大法师以六.七望本识。是异类故同念生。五根等名同类故异念生者。不然 论。自性言显至互为因义 述曰。释瑜伽文义如上说 论。摄大乘说至俱时而有 述曰。又摄论说。藏识染法互为因缘非异时故。即第二卷 论。又说种子至定非前后 述曰。摄论第二。六义中说。种子与果必俱时故定非前后。应生分别。至下断惑转依中叙。然异念生。如前第二卷破异时因果中说。同时无妨问如胜义七十论异时因果如何会释答非但彼处 论。设有处说至随转理门 述曰。三会诸文也。随经部师异时因果。非为正理 论。如是八识至种子所依 述曰。四结正。此通有漏无漏皆有 次第二依有四师解 论。次俱有依至必有彼故 述曰。此即难陀等义。于中有三。初解五依。次七.八依。后第六依。初文有二。先立宗。后引证。此立宗也言次者。第二故言有作是说。此不正故。此说眼等以第六识为俱有依。五现行时必有彼故。何以知者。如解深密经.第七十六说。眼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等。又五十五云.有分别.无分别心。应言同缘现在境。何以故然。彼自答言。由三因故。一极明了。若不同缘意不明故。二于彼作意。本欲缘此故须同缘。若彼不于此同缘者。应非作意。三依资养。谓养五识导令生故。设虽定中闻外声等。意不得缘。耳不闻声。必有意识与彼同缘。以彼劣故 论。无别眼等至即种子故 述曰。此师意说。无别净色大种所造为眼等根。根体即是识种子故 论。二十唯识至佛说彼为十 述曰。下引教证。世亲所造二十唯识彼自释言。世尊说此十二处教。应受有情无我教者。便能趣入数取趣无我。彼论护法为释。颂虽二十长行亦世亲自作。即旧真谛.菩提流支所翻唯识论是。彼乃有二十四颂。文言剩也。此颂即彼第十一颂。依今新本第八颂也自种生者。此师意说。见分.相分俱名自种。下准此释自有三种。一因缘。自即见分种。二所缘缘。自即相分种。此二下文并有自义。三增上缘。自能感五识之业种也。下护法救业为根故十者。十色处。古论颂云故佛说此二非也 论。彼颂意说至即五识种 述曰。为成十二处。为破外道有实我故。说五识种子名五色根。实无别根。即识种子名五根故。五识种子三释。如前境不离识可许彼有。根离识故不别说有五识相分。即色等尘 论。观所缘论至无始互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