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成唯识论述记 第八卷(5)

论。无想定中至然汝不许 述曰。自下第三论主难云。灭尽定前厌于受.想。劳虑强故。唯受.想灭思等不灭。无想定中唯厌于想。想劳虑故。应唯想灭。

  论。无想定中至然汝不许
  述曰。自下第三论主难云。灭尽定前厌于受.想。劳虑强故。唯受.想灭思等不灭。无想定中唯厌于想。想劳虑故。应唯想灭。然汝不许。余亦灭故
  论。既唯受想至心亦应灭
  述曰。受.想所倚既亡。能倚心应随灭。所倚强故令心应灭。资助之法强已灭故
  自下第四经部师救
  论。如身行灭至令同行灭
  述曰。此经部救。入第四定以上。入出息无其身尚在。虽受.想灭何妨心有
  自下第五论主非言
  论。若尔语行至而非所许
  述曰。应寻.伺灭语应不灭。寻.伺语行灭。语随寻.伺无。受.想心行无。心应随行灭。以彼身行灭。身犹现在故。遂令心行灭。亦令心尚在。亦应以彼身行灭故。语行应如身。然非所许。大乘佛等无寻.伺虽复有语。寻.伺亦非遍行。今难违宗就他为论。故以为例名非所许
  彼复救言。我以身行同心行。汝以语行同心行。二难既等。谁是谁非
  论。然行于法至法或犹在
  述曰。此论主释。此即总出。一切行于法。谓行随法有无名遍行。遍行法灭时。法定随灭故。不随有无名非遍行。非遍行法灭时。法或犹在故
  今应且出共许。何者为非遍行
  论。非遍行者至身犹在故
  述曰。入第四禅以上入出息灭。其息灭时身犹在故名非遍行。第四禅中余法所持令身不坏。下地之息于身有力。身虚疎故说息为行。除此无有唯有此牒
  论。寻伺于语至语定无故
  述曰。寻.伺引语名为遍行故。二禅已上寻.伺无故语定随无大乘不然。此随他语
  论。受想于心至大地法故
  述曰。如寻.伺故比量所诤。许如思等大地法故根本经部说有三法遍行。大乘.萨婆多。各说有二。谓即受.想。故别立蕴。作用强故彼说三大地故。今言思等等取何法。谓有二计。一唯计有三法。如前触即三合。无别体故。二计有四法。即触数故。下言三和成触即是前计。三和生触即第二计。计别有体。故今言等意摄二家又设有余非别有法。此论别体。若依分位。于思之上亦名为定等理亦无违。一念之思所望别故。然未见文。准俱舍云。谓通三性.有寻伺等三地名为大地。即更有余法今量云。受.想定是遍行。许是大地法故。如思等法
  论。受想灭时至彼灭心在
  述曰。汝之此位受.想灭时心应随灭。许大地法灭故。如思等灭心定随灭。无心睡眠等位心随思灭故。既尔受.想灭心定随灭。如何可说彼受.想灭而心犹在彼者。彼受.想也
  论。又许思等至彼亦应灭
  述曰。此返难云此位。思等应灭。许大地法故。如受.想
  论。既尔信等至余可在故
  述曰。经部以思分位名为信等。此位非无。思等既灭。信等善法亦无。非是遍行诸法灭已。余非遍行法可在故
  论。如何可言有余心所
  述曰。既思.信等此位俱无。如何可言除受及想有余心所
  论。既许思等至大地法故
  述曰。此无心位。受.相应有。许大地故。如思等法。此则例以大地法齐如思说有
  论。又此定中至触力生故
  述曰。上来但总破。故思言等等取有触。此位有思。亦应有触。余心所法皆依触力生故量云。此位。应有触。有思等故。如余有心位余有心位以触为本。无有本无而末有故。以末例本亦令本有
  论。若许有触至触缘受故
  述曰。此位之中。亦应有受。触缘受故。如余位触
  论。既许有受至不相离故
  述曰。此应有想。有受故。如余散心等位既尔则应一切心所无不皆有。何得独言无有受.想
  论。如受缘爱至其理不成
  述曰。自下第六经部救言。如言受缘爱。非一切受皆能起爱。无漏善受不起爱故。故触缘受。应如于爱非一切触皆能起受。此位有触无受生故。由斯理齐故。前所难理不成立
  次下第七论主破之
  论。彼救不然有差别故
  述曰。此论主非。二例异故
  所以者何
  论。谓佛自简至简触生受
  述曰。佛简别言唯是无明所增之触所生诸受。有漏染受为缘生爱。以相顺故。非一切受皆能生爱。曾无有教简触生受。此散心位触能生受。此灭定位触不生受。何得为例
  论。故若有触至其理决定
  述曰。此位有触必有受生。定相随故。受.想必俱其理决定
  论。或应如余位至有思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