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净心诫观法 卷上(10)

世法诳痴人 谓实起贪嗔 若知无自性 慧性入童真 凡夫历生死 因爱取诸尘 若觉根尘空 性本是法身 贪爱名世谛 轮回十二缘 除贪即出世 此句佛亲宣 第一义谛

  世法诳痴人  谓实起贪嗔
  若知无自性  慧性入童真
  凡夫历生死  因爱取诸尘
  若觉根尘空  性本是法身
  贪爱名世谛  轮回十二缘
  除贪即出世  此句佛亲宣
  第一义谛者  离相绝音声
  所言平等者  假名平等名
  寄言以表谛  故说一切经
  方知阴法空  对治灭心形
  诫观晚出家人心行法第二十五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不受呵责。二者喜见他短自谓精诚。所作事业未必合道。短知短见未解作解。言说常多绮语所摄。三者见师僧过起嫌恨心。烧灭功德修三恶道。四者轻慢他人自谓丈夫。身心刚强不从折伏。五者举动造次威仪不整。高语大笑无所畏忌。六者喜好瓶钵衣服鲜华。心无实德贪求利养。七者心想散乱忆俗时事。增长烦恼不能如法对治。八者笑他破戒自谓清净。拘着相貌不达真理。专愚执见诤论取胜。未具五德畜养沙弥。唯贪其力无心教授。九者不摄诸根身疲神倦。放纵睡眠不念明相。夜数恶梦。诸天不护。十者创入佛法莫沾道味。忧虑疑惑情思还俗。嫌薄三宝反怀悔恨。既自还俗憎出家人轻贱行者成阐提业。此之十恶过患是地狱畜生饿鬼正因。汝当省察名为净心。偈曰
  俗气力方强  三毒至猛盛
  年晚始入道  犹守本时性
  不解将护他  造次强是正
  自谓最精炼  七支未必净
  喧喧逐讲论  不肯修戒定
  已说十种过  若犯须除屏
  身无一德行  沙弥度三两
  有过不肯呵  犯罪不与杖
  破斋犯僧前  污戒恶名响
  人天渐渐希  三涂转增长
  唯教作福法  无轨令人仿
  自身如小儿  况能调刚强
  处众好斗诤  恒怀嗔恨想
  四辈不恭敬  眷属宁钦仰
  告慈忍已前二十五篇。对治诸垢烦恼业净汝身心。心既净矣名自利行。今更为汝略说大乘利他之行。汝可顺菩萨道自他俱利。名为净心。自除垢染名真净心。自利利他名广大净心。偈曰
  如鸟欲游空  长力养毛翅
  菩萨欲利他  养德自先利
  三慧随分明  然可授人智
  净心功行立  彼此俱对治
  诫观对发菩提心法第二十六
  夫发道心如滴水寄海虽复微鲜水终不失。经云。一构乳顷起大乘心当成佛道。何以故。若修道时百一十苦悉堪忍之。所谓饥渴寒热蚊虻蚤虱恶风暴雨四百四病呵责骂辱恶口诽谤水火劫盗毒虫猛兽鞭打侵恼难忍之事悉皆甘受不见苦相。我身能忍修行六度修三空门。以是因缘故至成佛果。经云。此国一日修道胜他方一劫。何以故。此中多恼害能忍者希。虽忍诸苦功德易长。净土无恼佛道难成。于佛法中若欲退心当忆过去。经无量劫在地狱中。受炽猛火碎身等苦无逃避处。人中苦者百千万亿不重于彼一瞬目顷。若不坚固勤行诸度云何能尽生死大苦因缘。三涂罪人若为能救。若不能救众生何名慈悲。既无慈悲菩提分法依何为本。若无根本则远种性。是故菩萨愿尽后生不破菩萨戒。声闻之人受形俱戒。汝可善知二戒差别。菩萨者不染三界。不厌三界。求无为道不住无为。常处生死而无生死。何故不染三界。烦恼尽故。业不系故。不厌三界愍众生故。大慈悲故。求无为道故。欲自他利故。随顺大乘故。何故不住无为。摄正法故。摄众生故。何故常处生死。利行同事故。本愿无尽故。而非生死业种尽故。得大自在入解脱海故。是以不在此彼。不着中流。离于中边心不住边道。何以故。不守自性法应尔故。常观四谛十二因缘。生死苦聚常起四弘誓愿建大夫志。常以四摄饶益众生。常修四无量心怨亲平等。常行六度自他利益。常修万德求无上菩提。为成十力无畏不共之法。今唯略劝。广恐文繁。能依此诫名广大净心。偈曰
  若发菩提心  动念起慈悲
  求于无为道  身常处有为
  四摄调众生  然可受三归
  譬如大暗处  日轮放光晖
  自未脱诸苦  先当救艰危
  无缘修四等  饶益与除衰
  逢一百十苦  甘忍未曾嗔
  亦不见苦相  又不见我身
  身苦二空俱  忍法亦复然
  诸苦及人法  三相灭随真
  菩萨不住道  随逐利益行
  常处于三界  救济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