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生结使 结使长烦恼 唯有禅定力 摧之如腐草 结使妄取舍 瞖厚障见道 故修五停观 净心内明了 诫观十八界假缘生法第十九 何名十八界。身有六根。谓眼耳鼻舌身意。外有六尘。谓色声香味触法。中间生六识。三六假合名十八界。云何名根。能生诸业长养任持。故名根。云何名尘。坌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云何名识。能了前境妄起分别。名为识。然此根尘互相涉入名十二入。假缘生起无真实性。众生不达谓内外入有常乐我净。贪心热恼坚着执取。迷惑昏谬不信圣道。顺情生贪。违意起嗔。以此贪嗔增长结使。此名凡夫以十八界。学人十八界者。着三十二相名贪色。愿闻说法名贪声。愿上香供养名贪香。愿证大乘理教诸法实相名贪味。愿得清净法身名贪触。愿成一切智名贪法。于此缘修之中有善贪嗔痴。进求上地名贪。背舍劣行名嗔。情有向背名痴。见身证道名慢。故云学人十八界。义名智障。非有烦恼。非无烦恼。能知二种根尘而炽然修入平等大道无为法中。故名净心。偈曰 尘境虽如幻 见色起慈悲 发意离谄慢 不失四威仪 六尘行坌污 亦是行者师 除病不除法 七觉分修持 虽观文字空 要须遍读经 广寻圣者义 般若渐得成 虽观根尘空 和敬护人情 戒仪须具足 修德慎恶名 虽观诸行空 对尘修五停 贪痴结使断 寂灭心安宁 虽观三界空 择恶善须归 修行择觉分 离垢识是非 虽知三谛空 知谛义穷微 常依二谛说 与理不相违 十八界虽妄 出生于珍宝 观解缘和义 不生亦不老 七地大菩萨 不名无烦恼 金刚心灭后 然证无为道 诫观修习安那般那假相观法第二十 夫坐禅要法当有十种 一者先托静处远于水火禽兽音乐八难土境令心安隐。二者厚敷草蓐中高边下。三者缓带衣裳。节食少饮。四者结加趺坐。左手压右手。闭目合口齿不相啮。端身平视。五者年少腹饱当数出息。年老腹饥当数入息。六者当观出息去鼻远近入到何处。即知气色。初粗后细。下至气海上冲于顶。七者从第一息数至第十。若未至十缘于异想还摄取心更从一数。八者手掌之内置一明珠。系念观珠心心相续光明即现。九者如五停观对治现行五种烦恼。随起随治。随分解脱烦恼不行令戒清净。以戒清净故诸天欢喜善神卫护。十者以修定故举动审谛心不卒暴。谦下柔和忍辱无诤。以是功德增长智慧。临命终时他方菩萨来迎神识不遭苦患。诸天世人所共称赞。生于净土见佛闻法永离三涂受解脱乐。自余诸法如经所说。汝当受行成戒定根。根性明利名为净心。偈曰 凡夫学道法 唯可心自知 造次向他道 他即反生诽 谛观少言说 人重德能威 远众近静处 端坐正思惟 但自观身行 口勿说他短 结舌少论量 默然心柔软 无知若聋盲 内智怀实货 头陀乐闲静 对修离懈惰 诫观善恶相资法第二十一 夫善者是诸恶之师。恶者是万善之资。经云。众生能度佛佛复度众生。何以故。一切诸佛皆因众生而成佛道。经云。高原陆地不生莲华。淤泥之中出生华耳。又一切众生皆因于佛而得解脱。言诸恶者。谓五逆十恶。犯四重八重禁。谤诸贤圣。破正法轮。一阐提等。菩萨于此将为福田。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于三涂四趣代诸众生受碎身等苦。软语引导教令忏悔。慈心拔济救令得乐。广开甘露说微妙法。破彼恶业善言诱示。令信十善生人天处。复劝回向无上菩提。因是功德菩萨道成。即名众生亦能度佛。又身中真性由人弘显。若无信力闻思修等诸佛菩萨虽具慈悲无如之何。是故诫汝。凡是罪恶可贱众生惟起哀愍。不应嗔骂生下劣心。又见上行清净好人不应偏重别请供养。何以故。善恶一如性俱空故。于好丑色二见平等。常观空寂入三解脱门。含生之类皆如幻化不着诸相。名为净心。偈曰 欲得解脱乐 疎己常亲他 行慈拔彼苦 自度生死河 若闻我与彼 便是分别魔 众生寿者见 贤圣共讥诃 法界同一如 真妄水共波 波者即是水 水者即是波 善门有多途 慈悲最是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