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寂)而住静虑起于变化齐兼静幻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六下方腾化观。即法华菩萨六万恒沙从下方现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齐静)而起变化(兼幻)。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七帝心含变观。此宝含诸物像。对即变应应而还空。如灵心观成包含德用应缘起幻而复安静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齐幻)而起至静清明境慧(兼静)。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后有一轮圆修二观。此名如意圆修观。如意宝珠四方俱照。大智顿觉三观齐修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称圆觉而发慧故 圆合一切圆融和合一切事理性相真妄色空等类。举体相应。是为圆合。谓由圆觉合理理即非理。故全即事。又由以觉合事事即非事。故全即理。余性相等皆同此说。中道义谛于是现焉。非理非事双遮显中。即理即事双照显中。遮照同时是为圆觉 于诸性依此修静观 相依此修幻观 无离觉性依此修寂观故。科云圆修三观矣。又以圆觉合一切。是从体起用。性相无异觉性。是会用归体。体用无碍寂照同时。是为圆满无上妙觉 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三结成正因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可见四总示修习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示修习者。修此二十五轮之时。于事中威仪法式及用心方便三业事理。具足修习之意 当持梵行(戒也)寂静(定也)思惟慧也。具戒定慧心在观门。如是修行必定成佛 求哀忏悔经三七日多生业累恐障净心。忏悔求哀发露先罪。日数若少虑不精诚。三七日中已彰恳祷。忏悔之义下道场加行中当释 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书此二十五轮名字文句。安置道场之中。礼念虔诚精祈一行 至心求哀随手结取若自的乐一门。随便积习。若胜劣难分不能自决。即凭圣力以卜应修。信手取之不宜简择 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依所捻结。开而视之顿渐自知。无贪余观 一念疑悔即不成就心怀疑阻并失前功。纵使再修稍难成就。据根验理必在于兹。无乃等闲轻于事相。偈中亦四全同长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标举) 辨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今修观之人先以所依之体为本而起观行。长行云圆觉清净。无能所修心宜此理。即禅定义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 长广偈略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正结所为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 简非所为也。长无偈有。今为二释。一者两句皆作上根释。谓唯除上根圆顿悟解之人。并及于一切定相之法不随顺者。则不必具依二十五轮及道场探结等。不随顺法者。不取相也。既不随相即随真觉。此乃顿入圆明触目合道。不可加之绳索伤乎无疮。是前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等类。故除之矣。二者下句作无信下根释。谓都不信者。闻之不能随顺。依此则上智与下愚不移也。前释不随。不随倒法。此释不随。不随正法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