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疏 第三卷(3)

论。如是等事至有如是相。下一颂第三论主为昙无德建立根也。以语具等自余诸法无根相故。不立为根 论曰至是有情本。释所依也内六处是有情本故是心

  论。如是等事至有如是相。下一颂第三论主为昙无德建立根也。以语具等自余诸法无根相故。不立为根
  论曰至是有情本。释所依也内六处是有情本故是心所依。外六处非有情本故。非心所依有情本者。内六处中全是有情。外六处中一分是情。由内六处故。有扶根四境等故。根是其本
  论。此相差别。已下释余根作用此者。此上六根也。不可此有情。有情无体故。即以六处为其体故。不可言此心.心所法。男女相别多是色故。真谛等云此六处也相别。令住。如文可解此成杂染由五受根。杂染有二。一与烦恼相应故名杂染此即意根。二以被烦恼缘缚故。故名杂染此通六根
  论。此净资粮由信等五者。眼等清净资粮谓信等五
  论。此成清净由后三根。此有三种。若体无漏故名清净即唯意根。若离自烦恼缚。及还灭故名清净者。即通眼等六根
  论。由此立根事皆究竟。结上成根
  论。是故不应至增上用故。此显余法非根摄也。正理论云。不应更立想等为根。诸烦恼中爱过最重故。唯立受与彼为根。爱过重者。以契经说爱与六处为生因故。又想非见烦恼生因。余因发生颠倒见已妄分别。想持令相续。离正对治不可断坏。故说此想与彼为因。受为爱因俱通二种。受为过重烦恼因故。通二因故。独立为根
  论。复有余师别说根相。下一颂第三述余师建立二十二根。二十二根是经说故。诸师皆无增减其数建立是论师意所以诸说不同
  论曰至二十二根。释颂或字显余师执。约生死流转.还灭。最胜所依.生.住.受用有增上故建立诸根。生死相续是流转义。生死止息是还灭义。即是六处毕竟断灭。正理论云。生死相续是流转义。生死止息是还灭义。即是六处毕竟断灭婆沙一百云。流转者谓更受生。还灭者谓趣涅槃
  论。流转所依谓眼等六。此说六根为流转依
  论。生由女男从彼生故。此意偏说欲界胎.卵生也。此中有难。行.执有用于口.腹。由兹不定手.足不立根。生中亦有不依男.女根。此亦不定应非根
  论。由命根住杖彼住故。此说眼等六根杖命住故
  论。受用由五受因彼领纳故。此意显受有增上
  论。约此建立前十四根。结也
  论。还灭位中至立后八根。亦约四义以立后八
  论。还灭所依谓信等五。正理释云。生死止息是还灭义。即是六处毕竟断灭。此得所依谓信等五(此得者是择灭得。或是六处不生。即非择灭得也)。以是一切善根生长最胜因故
  论。于三无漏至由后受用。正理释云。初无漏根能生此得。正定聚中此初生故。次无漏根令此得住。由彼长时相续起故。后无漏根令得受用现法乐住。彼所显故
  论。根量由此无减无增。总结数决定也
  论。即由此缘经立次第。此明经中先说内六处。次说男.女。次说命根。次说五受。次说信等五根。次说三无漏根不言论说次第者。以论意根于命根后说。不依此次第也
  论。不应语具。已下弹斥外道立十一根。有与释同。有与释别。与前同者不破。与异者即破之言。不应语具至语方成故者。如能见色不待学成。若舌于语有增上用。应自能语不待学成。正理云。又语具等亦不名根。不定.杂乱.太过失故。不定失者。何等语具立为语根。能发言音名为语具。此即是舌。若尔则应寻.伺等法.及能引起语业诸风。亦立为根。能发语故又寻.伺等于发言音是胜因故。若谓了色亦由言故。不应独立眼为根者。理必不然。诸生盲人虽闻说色。不了青等差别相故
  论。手.足不应至建立为根。破手.足也异处。谓运动异相。谓申.屈余文可了已上不定.杂乱失也
  论。出大便处至起此乐故。前难有杂乱失。后难无别增上
  论。又诸喉齿至不应立根。此是太过失也。正理云。太过失者彼所立根应无限量等问七十五法何故色唯五根。心王全。通中唯取受.念.定慧四。善中唯取信.勤二法。不相应中唯取命根。不取余法答若依余师。此十三法于流转.还灭有胜用故建立为根。余用非胜不立根也。若依昙无德。即此十三法是心所依。此别。此住。此杂染。此资粮。此净故立为根。余法不尔不立为根。正理问云。诸法相望各各别有增上用故。应并名根。答云此极增上别说义成。如师子王.及村邑主如前已引此文问此中将胜能作因对增上果当立为根岂能亲于因缘对果而反不立根耶
  论。此中眼等至亦当广辨。上来六颂建立二十二根。下两颂第二释根体相。于中有二。先指当余根。后释五受.及三无漏。此即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