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辩中边论述记 卷上(10)

论曰。嫉结能障至彼过失故 述曰。于利养中。言等者等名誉也。然嫉他得利养等故障彼遍知。不应于利养等生嫉起贪等故 论曰。悭结能障至资生具故 述曰

  论曰。嫉结能障至彼过失故
  述曰。于利养中。言等者等名誉也。然嫉他得利养等故障彼遍知。不应于利养等生嫉起贪等故
  论曰。悭结能障至资生具故
  述曰。宝者爱玩义。由悭爱染诸什物。故远离遍知也
  论曰。复有别障至其相云何
  述曰。自下第三明因障也。此则第一标宗问竟
  论颂曰。无加行非处至不修治妙定
  述曰。自下第二随问而答。于中有三。初明能障所障各异。第二复次如是诸障下。以十能作明此障义。第三所障十法次第义者。明善等法所障次第。自下初也。于中有三。初有五颂烈能障名。次有一颂烈所障名。后有半颂属能所障。此中五颂烈障名也。颂别六障故成三十
  论曰。如是名为至其相云何
  述曰。指上问下第二段也
  论颂曰。善菩提摄受至自在名善等
  述曰。烈所障名也
  论曰。如是善等至几种障耶
  述曰。指颂所明问能所障。如何属着各有几也。结第二段生第三段
  论颂曰。如是善等十各有前三障
  述曰。类例既同故为总属
  论曰。善有三障至不如理加行
  述曰。此中善者一切善法。然次第中唯约加行善法宣说。或受持经等。有生得善者。亦名加行故。言非处者。于世业邪学皆名非处。非善处故。于此作加行。不如理故。于善法中。虽作加行。不如理故。大乘姓于小乘作加行故。即无加行等是障非别有障体。下皆随应准知其相。不能具出
  论曰。菩提三障至末圆满
  述曰。易知此义
  论曰。发菩提心至心极疲厌性
  述曰。以菩提心摄诸善法。能摄诸善而领受之。以菩提心能资益己亦名摄受。摄受究竟佛果之事亦名摄受。初阙正行与善初障有何别者。此有加行而少分不满名阙。彼全无名无加行。初二可知。第三障者。虽具姓友。于行善行极生疲厌。不能修行故亦名障
  论曰。有慧者至恶者共住
  述曰。菩萨名有慧者。于了此菩萨之性有三种障。性即真如。菩萨实性故。或即是慧。以菩萨是觉有情故。自此还
  论曰。此中鄙者至名为恶者
  述曰。此简鄙恶二人差别。初即愚痴。后即约物。谓乐毁。此言于他说他过失。乐坏他善事。他德乐隐。他恶乐同。名为恶者故。论总言乐毁他。义兼同二
  论曰。无乱有三障至未成熟性
  述曰。颠倒粗重。即四倒七倒见心想倒。烦恼等三障中者。即烦恼业生三种。随一有余性者。即于三中随起一种。有余二种不起之性。或二虽已无。随有一种在。是二之余所有故。名随一有余性。能成熟等者。谓慧能成熟能解脱。或此慧能成熟于解脱。未得成熟故未能无乱。此三皆是见道障故
  论曰。障断灭名无障至放逸性
  述曰。此修道障故。说俱生粗重。即一切修道惑。余二可知。随增且说。非不有余
  论曰。回向有三障至心下劣性
  述曰。由此三障令心向余不向无上正等菩提。起心下劣乐涅槃故。其文易知
  论曰。不怖有三障至而思义
  述曰。不敬人即佛僧。不敬法即是法。设虽敬法。自无思择。随言而解。皆不能无怖怖畏文海故
  论曰。不悭有三障至心无悲愍
  述曰。初悭法。次悭财。后无悲故。成不悭障
  论曰。自在有三障至胜三摩地
  述曰。第一匮者乏也。由昔世时生憎及长。能感匮法之业。所以今时不闻于法。不得自在作大法师。二虽闻法而极勘少。三虽广闻不修胜定。不得神通云雨说法得自在故。此上诸障废立连环相次。如第十障解者。皆应思择。恐文繁广不能具述。三乘通局。位次所在。生起先后。不增不减。皆如下释
  论曰。复次如是至应知此名
  述曰。即明障中。第二大段约十因解也。于中有二。初举余处所明十因。后于前下依彼论十因之名以释之。于善等十法。十能作义。此中所言随余义中有十能作者。此三十障于善等中。随余经论所明义中。有十能作因义。即是对法第四卷等。即依彼十能作义。应知此处十因之名。谓名同彼而义望异。然此能作皆增上缘。所望远故。旧论此文极难信解
  论曰。十能作者至于眼识等
  述曰。眼等是能作因。识等是果。然对法说生起因者。谓识和合望识。举所生眼等果。取和合识等因。此中举因体亦无违也
  论曰。二安住能作至如光明于诸色
  述曰。然对法说。如灯于众色。此处望宽。余文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