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曰。复略颂至一切障解脱 述曰。自下第五大段明略二障。此先举颂。颂中有二。上二句结上所明不过二障。下二句释此二义摄障尽义 论曰。由此二种至一切障解脱 述曰。释颂大纲。以自佛法此二尽时称之为佛故。论言许一切诸障皆得解脱故。此二种摄诸障尽。如上所说随其所应二障所摄。然十地障等皆非现行烦恼障。烦恼种子。虽非是此障粗重亦是。如说二障。三住断惑灭可一一皆通二障。然具分障等。已如前说 论曰。前障总义至谓一分障 述曰。自下大文第三总结前也。或所障有大小。或障体有大小。名大小障。所障为大小。下例稍同 论曰。加行障至谓平等障 述曰。初即贪等行。后即等分行。以初猛利。障诸圣法诸加行道。后性平等。但障无间解脱二道。得无为之至得名。至得名障。于加行位犹间起故。以性平等行相不违故。然薄尘行与平等同 论曰。五殊胜障谓取舍生死障 述曰。舍生死取涅槃。障诸菩萨得无住处。名殊胜障。以上即是第一颂明 论曰。六正加行障谓九烦恼 述曰。即九结以此粗利障诸三乘正加行道 论曰。七因障至十能作障 述曰。即三十障与善等十为十能作故名因障。以能作者是因义故。如能作因 论曰。八真实障谓觉分障 述曰。以入无漏实真道中。唯觉分能入。此觉分之障障入真实 论曰。九无上净障谓到彼岸障 述曰。以十波罗蜜多能得无上菩提。故名无上净。净是义惑障。此之障名无上净障 论曰。十差别趣障谓十地障 述曰。此十地是十波罗蜜多差别所趣。由此波罗蜜多差别行位成地十。故障十地障名差别趣障 论曰。十一摄障谓略二障 述曰。此最后颂摄前诸障为二故也。然旧论文但有十数。此略摄障。十外别明。今此明上之障总有十一。故不同旧。又此虽摄为十一障。然为段分不过五段。已如前说。不可以此为十一障判上文也 辩中边论述记卷上 文安五年戊辰自七月十四日至同八日(纸数六十枚在之)书写之毕后览之方光明真言(六反)可被称名号南无慈悲万行菩萨六反沙门增专 辩中边论述记 卷中 翻经沙门基撰 辩真实品第三 不妄名真。非虚称实。体即十种。若有若无称彼法而论故名真实。此品广释名辩真实品。虽辩相品已辩三性。前依境说。今说于境起行。而说以三性为依显余九真实故 论曰。已辩其障当说真实 述曰。此品有三。初结前起后以发论端。二颂曰下当宗正辩。三真实总义略有二种下。摄上所明。总结合解体无增减说十所由 论颂曰。真实唯有十至皆为除我见 述曰。此即第二当宗正辩。合于此中有二十三颂。总分为二。初之二颂烈十实名。余二十一颂别解十实。于中次有一颂辩根本真实。次有一颂半明第二。次有二颂半辩第三。次有二颂明第四。次有二颂辩第五。次有半颂明第六。次有半颂辩第七。次有一颂明第八。次有一颂明第九。次有九颂辩第十真实。此即初也。于中第一句标名举数。次七句烈十名。然第八句是第十。至下当知 论曰。应知真实唯有十种 述曰。释第一句颂。唯者决定义。如前已释 论曰。一根本真实至十善巧真实 述曰。释次六句。显烈真实之名 论曰。此复十种至十我见故 述曰。此释第八句颂。说十善巧所由 论曰。十善巧者至无为法善巧 述曰。烈善巧名。旧言胜智。若言善巧。是缘彼智。若言善巧真实。是此智所缘之理。故二别也。谓蕴之善巧。乃至无为法之善巧。依士释名。善巧之真实亦同此解。根本之真实是事或根本即真实二释。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