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颂曰。诸相及异门至略说唯由此 述曰。即是第二别辩五门。于中十一颂。总标五义以显空性。下有十颂。别明五门。此颂即初总标五义。于中有二。上二句列五门名。下二句显其空性决定唯由此中五义以辩相也。旧论言体相。此中但言相。旧云分别。此言差别。余名皆同。然以九义辩妄分别相是品故皆有相言。此五义中。唯初有相。余四则无。理亦应有显妄分别别行相转。此唯一相故作法殊 论曰。应知所取至此相等五 述曰。此即总释颂之大纲。二取之空即以为门。所显之性乃真如理。略分别者。唯由此中相等五义。以但解唯。由者即第三啭也 论曰。所知空性其相云何 述曰。下别辩也。初之一颂辩空之相。次有一颂辩空异门。次有一颂辩异门义。次有五颂辩空差别。后有二颂辩空成立。此即第一辩空诸相。于中有二。初假征起颂。后举颂正释。此所牒文即是初也 论颂曰。无二有无故至是说为空相 述曰。上三句明空诸相。下一句总结空相。上三句中。初一句遮无显有。次二句明非定有无或异或一 论曰。无二谓无至二取之无 述曰。无二者除如所执。遮无也。有无者。有二空性。显于有也。若准安慧释。二取二分皆计所执。若依护法释。依二分二取起。二所执故名无也。下所有文与此同者。皆准此释 论曰。此即显空至非有非无 述曰。此释于上有二之无。谓即以后无性为性。非一向性无并显于空是非无有二。起下论 论。云何非有 述曰。此征无也 论曰。无二有故 述曰。此答非有。能所二取名为二有。无此二有故说为无 论。云何非无 述曰。此问有也 论曰。有二无故 述曰。二无者即二无我理。有此二理故说非无。于俗谛中。不同依他定有。亦异所执常无 论曰。此显空性非有非无 述曰。结第二句颂 论曰。此空与彼至非异非一 述曰。谓有问言。空是法性。与其法为一异。为答此问。此立宗 论曰。若异应成至如苦等性 述曰。显非异因也。谓五蕴等名法。真如是彼法之性故名非异也。如苦无常空无我等。此小乘等说与法非异。故以为喻。谓立宗言。真如与蕴等非定异。因云。法之性故。喻云。如苦等性 论曰。若一则应至亦非共相 述曰。显非一因。谓五蕴等与此真如定非是一。一有何过。真如应非无漏无分别智境。即五蕴故。如五蕴等。又此真如应非总之共相。即五蕴故。如色受等。有二比量。如此应知。然入真观。一一物如。皆须了达。即观自相。言共相者。从加行说。唯识亦有。应如彼说 论曰。此即显空至离一异相 述曰。结颂第三句也。其颂第四句上三句一一通用。如文可知 论曰。所知空性异门云何 述曰。此问第二门也 论颂曰。略说空异门至法界等应知 述曰。旧论曰众名。今显梵本但言异门故。又此真如不可说体。约假名辩故。此但应言异门。以前颂明不得体故。上一句立宗。次二句第四句三字列名。下二字劝知。法界等者。旧论云法身等。然本无法身言。译家增语。然对法第二有七名此中有五。出彼无我性空性。般若经说有十二名。出彼九名。谓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虚空界。不思识界。合真如有十六名。此中五名。对法所出二名。般若所出九名。今言等者。等取十一。以颂自言是略说故 论曰。略说空性至此异门义 述曰。释颂大纲。寄征起颂 论颂曰。由无变无倒至异门义如次 述曰。释前异门所诠义也。第一句中。由字通下五义。是第三啭。替故字第五啭。但由无变说为真如。等一一应通上三句烈名。下一句次属 论曰。即此中说至无转易故 述曰。释真如义名。此中说所知空性。通下四义皆应说之。真者不虚妄。如者常义。如唯识说 论曰。由无倒义至依缘事故 述曰。释实际名义。由此真如非四七等倒所依所缘之事故。名实际。旧论云。非种类及境故。此言依即彼种类 论曰。由相灭义至一切相故 述曰。释无相名义。诸相。谓十相佛地论等说。谓色声香味触生异灭女相。离此相名故立无相名 论曰。由圣智境义至所行义故 述曰。唯识第八及此下说。胜义有三。一义胜义。谓真如。依主释。此所说是。二得胜义。谓涅槃。持业释。三行胜义。谓胜道。有财释。以胜为义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