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辩中边论述记 卷上(4)

论曰。如何不许此性全无 述曰。即假征起设中百论师等难。彼师所计此亦全无 论曰。以许此灭得解脱故 述曰。此答前难。若如空华。少分非有。应无断灭

  论曰。如何不许此性全无
  述曰。即假征起设中百论师等难。彼师所计此亦全无
  论曰。以许此灭得解脱故
  述曰。此答前难。若如空华。少分非有。应无断灭解脱义成。既解脱成有断灭者。故妄分别定有少体
  论曰。若异此者至及清净失
  述曰。若异于此少有其体。而说全无生死系缚出世解脱。则应皆无。以无体法不能系缚。如石女儿。亦非断已得成解脱。如第二月。若许全无无缚脱者。应无杂染亦无清净。既违世间亦背圣说。又无染净。汝等修道何所求为
  论曰。已显虚妄至今当说
  述曰。此则义后结前。有许说而起颂。第三也。问依他圆成染净殊别。与计所执有无不同。所言摄相其义安立
  论曰。但有如是至三种自性
  述曰。以妄分别为根本故。所以摄三
  论颂曰。唯所执依他至及二空故说
  述曰。上二句出三性。下二句成摄义
  论曰。依止虚妄至说有圆成实自性
  述曰。以下二句成上二句。妄分别境即计所执。能计之心即依他性依妄分别。二取空性即圆成实。故妄分别摄三性也。然此中量依止虚妄分别境故说计所执者。非是一切虚妄分别之境皆计所执。五八识中无有执故。但言计所执定妄分别境。故作此论。以妄分别体性宽故。遍计所执境能缘心狭故。此护法等之所分别。然安慧等以此证知八识皆能起计所执。如决择分。文同于此。如成唯识说二师计。然旧本说。初性体者。即是六尘永不可得犹如空华。由此本狭。非唯六尘故。又云。依他性者。谓唯乱识有非实故。犹如幻物。幻物是境少分亦无。何得引之以为同喻。又云。真实性者。谓二取无所有。真实有无故。犹如虚空。虚空大乘非有。同喻所立不成。由此准知。虽少有比量。而不善能立。虽少为分别。而增长本文。故今论者依本无失
  论曰。已显虚妄至入无相方便相
  述曰。义后结前。有许说而生下。第四门也。然入无相方便必以分别为观心。亦以为境故。即于妄分别说入方便也
  论颂曰。依识有所得至识无所得生
  述曰。此有二颂。初颂解方便道所能取无。后颂解根本道二无平等。即见道等此即初也。上二句许心有而境无。即煗顶位下二句说境无而识亦无。即忍等位。旧论云以尘无有体本识即不生者。非也。岂许七识生也
  论曰。依止唯识至后有于识无所得生
  述曰。此则总释颂之大纲。随颂散解。其文易解。皆除所执。如处处说
  论曰。是方便至能取无相
  述曰。结成前义也
  论曰。复次颂曰至无得性平等
  述曰。此颂解二无平等。上二句解平等理。下二句结成平等
  论曰。唯识生时至名有所得
  述曰。解颂初句说识有得之所由
  论曰。以所得境至亦不得成
  述曰。解第二句。由境无故显识亦无。亦者亦境无也
  论曰。由能得识至无所得性
  述曰。以能得识同境无故。能取所取先有得今皆成无。非一独无故名平等
  论曰。显入虚妄至今次当说
  述曰。结前生后二门义也。差别约界竖论。异门约行横说
  论颂曰。三界心心所至亦别名心所
  述曰。上二句解差别相。旧本云总相。非也。上二句解异门。旧论云别相。非也。王所同名差别。王所异名异门
  论曰。虚妄分别至诸心心所
  述曰。此解颂上二句差别相。八识俱然也
  论曰。异门相者至诸心所法
  述曰。此解下二句异门相。心王与所行相同异。王唯总取。臣取总别。如瑜伽第三及显扬十八唯识第五卷等说。然初一虚妄分别之言通二门用。余文可知。旧论但言心所取别。不言取总。违瑜伽等说
  论曰。今次当说此生起相
  述曰。次第八门许说生下
  论颂曰。一则名缘识至分别推心所
  述曰。颂上二句明识生起。颂下二句明心所生
  论曰。缘识者至生缘故
  述曰。此释颂中第一句也。即始牒文而后申义。此辩现行生起之相。非种子识。设说种子。无理能违。以是根本不名受者
  论曰。藏识为缘至名为受者
  述曰。此释颂中第二句也。即先申义而后牒文。即七转识皆名受者。以受用境受数用胜。识从俱时之受立受者名。即邻近释。皆非根本并名受者
  论曰。此诸识中至故名心所
  述曰。此释颂中下二句也。此诸第一第二识中能受用境。是受功力。能分别境相貌之用。是想功能。能推于心于所缘境能有种种行相用者。思作意等之功力也。旧论云。能令心舍此取彼。思等力故。此受想行三蕴助成于心缘境之事。文名心所。解心所名此如摄论等第三卷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