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辩中边论述记 卷上(7)

论曰。由圣法因义 述曰。法是如果。谓诸圣法此是彼因故名法界。界是何义。即是因义 论曰。无我等义如理应知 述曰。解颂等字。旧论众名虽有等字。义

  论曰。由圣法因义
  述曰。法是如果。谓诸圣法此是彼因故名法界。界是何义。即是因义
  论曰。无我等义如理应知
  述曰。解颂等字。旧论众名虽有等字。义中不释。此即释之。如对法等解余名也
  论。云何应知空性差别
  述曰。将解第四差别之门。寄问起也
  论颂曰。此杂染清净至净故许为净
  述曰。成差别中有五颂。初一颂染净差别。次四颂所知差别。此即初也。第一句正解差别。第二句释差别因。第三句显差别喻。第四句结成净义。由此真如自性净故名为客染义。许净简不极成随一过等
  论曰。空性差别至二清净
  述曰。释第一句颂立差别宗
  论曰。此成染净至说为清净
  述曰。释第二句成差别因
  论曰。虽先杂染至成无常失
  述曰。释外伏难。显性是常。生起水等第三句喻也。谓有难言。如若先染后成净者何不无常。今答不然。无无常失
  论曰。如水界等出离客尘
  述曰。此释不成无常过失。为初宗因之同法喻。如水界有尘。如金有垢。如太虚空有云。皆是客尘。非性成染。后去尘已非性成净。名为无常。又水界等虽暂有垢。非体不净。为先宗因之同法喻
  论曰。空净亦然非性转变
  述曰。此举法合谓立宗言。所知空性可成染净差别。有垢故。颂中由字即是因。诸有垢无垢者。皆可成于染净差别。如水界金。空性性非染。暂有客尘故。如金空。又空性非无常。以性净故。如空等。此中三比量有宽狡。然水界者水大。然水及金皆体无常。非性无垢。今取少分为喻故无过失
  论曰。此空差别至无性自性空
  述曰。自下明约所治差别。空成十六。将释下文。先烈能治。然此与显扬第十五十六空同。般若初会有二十空。加此散空自相空共相空不可得空自性空。自中无散空即彼无变异空。以诸善根尽未来际相续无断名无变异。名异义同。然复此论别加相空。七十七说十七空。谓一切法空。相空。无际空。内空。无所得空。外空内外空。本性空。大空。有为空。毕竟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胜义空。无为空。无变异空。空空。加此无所得一个空。然第二会大般若说十八空加此。第三会说十六空。然与瑜伽所治稍别。所以者何
  论曰。此等略义云何应知
  述曰。上来第一烈空。自下第二别释空义。此中有十六空。等余经论所有故说等字。大般若经第一会说二十空。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第二会明十八空。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第三分中第一卷明十九空。此十六空上加所缘空增上空乐无空等。第三分中第十卷当四百八十八明十六空。名与此同。佛自广解。与此稍异。应勘会之。亦应勘第一第二会此相当处。此中诸文离合有异。义亦不增。释中有四颂分为二段。初三颂明十四空。后一颂明二空。二空。是前十四空性空。前约能诠设故十四。后约空性明以有二。七十七说亦与此同
  论颂曰。能食及所食至故菩萨观空
  述曰。初一颂明八空中。一颂明三空。后一颂明三空。故成十四。然第一颂末有一空字贯通八处。第二第三俱第四句各结上三空。皆准此释
  论曰。能食空者至即是外空
  述曰。先牒文而后申义。此二空约处为论。纵在身之内外。随处而说立二空也。能食者受用义。所食翻此
  论曰。此依身者至名内外空
  述曰。此亦牒文后申义也。前二空约别六处。今此空约总一身。集前二法以成身故
  论曰。诸器世间说为所住至名为大空
  述曰。唯约外器。即在四处。先申义而后牒文也。上来四空皆真知境。次有一空空能观心
  论曰。能见此者至说名空空
  述曰。此内处等四空是所见。见此空智名能见。能见空之智亦空故说为空空。而智缘空起。但说为空。此智亦空故名空空。此上五空皆依主释。内身之空乃至空之空故名为空空。与瑜伽同
  论曰。如理者至名胜义空
  述曰。如理之体即是胜义。胜义即是法性真如。胜之义故。今言如者。义当于胜。称理知故名如实行。行者有为。简无为法名如实故。又言理者。义当于义。是如实行所观境故。此如理即空名如理空。是持业释。但言如理如胜义释。胜之义故言胜义空。故持业释。亦同瑜伽。此约诠说名胜义空。彼约体说名无性自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