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坛经

坛经

《六祖坛经》-《六祖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曹溪原本

东土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 门人法海录

自序品第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出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住居南路。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寺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八月余日。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

  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

  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欢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

  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