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坛经(13)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一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剌师。

  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

  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

  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

  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

  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

  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

  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行昌忽然大悟。说偈云。

日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护法品第九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

  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简曰。师曰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