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坛经(8)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法。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法。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

  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澈。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念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

  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机缘品第七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

  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

  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

  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

  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

  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