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坛经(2)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

  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

  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

  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启曰。向甚处去。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三更领得衣钵。五祖送至九江驿。祖惠上船。惠能随即把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矣。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

  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明则居。明礼辞。(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惠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