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坛经(12)

神会礼拜悔谢。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

  神会礼拜悔谢。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谓荷泽禅师。

  一僧问师曰。黄梅意旨。甚么人得。

  师云。会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还得否。

  师云。我不会佛法。

  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无美泉。因至寺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积以为池。乃跪膝浣衣石上。有蜀僧方辩谒师。师曰。上人攻何事业。曰。善塑。师正色曰。汝试塑看。辩罔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师笑曰。汝善塑性。不解佛性。即为摩顶授记。永与人天为福田。仍以衣酬之。辩取衣分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棕裹瘗地中。誓曰。后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于此。重建殿宇。宋嘉佑八年。有僧惟先。修殿掘地。得衣如新。像在高泉寺。祈祷辄应。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顿渐品第八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

  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

  对曰。不是。师曰。何得不是。

  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净。长坐不卧。

  师曰。住心观净。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