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坛经(11)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师曰。汝曾作什么来。

  曰。圣谛亦不为。

  师曰。落何阶级。

  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师深器之。令思首众。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

  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谥号弘济禅师。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发之曹溪参叩。让至礼拜。

  师曰。甚处来。

  曰。嵩山。

  师曰。什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师曰。还可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师曰。即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即如是。吾亦如是。

  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敕谥大慧禅师。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

  策云。仁者得法师谁。

  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

  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

  云。愿仁者为我证据。

  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

  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

  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师曰。如是。如是。

  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

  师曰。返太速乎。

  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

  师曰。谁知非动。

  曰。仁者自生分别。

  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

  曰。无生岂有意耶。

  师曰。无意谁当分别。

  曰。分别亦非意。

  师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后著《证道歌》盛行于世。谥曰无相大师。时称为真觉焉。

  禅者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什么。

  隍曰。入定。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

  策云。我师曹溪六祖。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

  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隍闻是说。径来谒师。

  师问云。仁者何来。

  隍具述前缘。

  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具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后礼辞。复归河北。开化四众。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

  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师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

  师曰。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