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成唯识论述记 第十卷(3)

然此第二虽是总束上为三位解第十门讫。自下第二大段引教及理证有此识 论。云何应知至有别自体 述曰。文中有三。初问。次答。后释颂。下会唯立六识

  然此第二虽是总束上为三位解第十门讫。自下第二大段引教及理证有此识
  论。云何应知至有别自体
  述曰。文中有三。初问。次答。后释颂。下会唯立六识是也。小乘执此即是六识入过去者。故为此问
  答中有二。初总以教理为量。二别以教理为量
  论。圣教正理为定量故
  述曰。是总答也
  论。谓薄伽梵至是三别义
  述曰。自下别答于中有二。初依显经以教证有。次依隐经以理证有初中有二。初不共许经。二共许经。明此等经通大小有。然七十六.解深密经.及楞伽大有文小乘谓未来名心。过去是意。现在是识。等种种分别。然无别体今显于经言别有体。上总解已
  论。如是三义至了别转故
  述曰。虽通八识皆名心意识。而随胜显第八名心。为一切现行熏。是集诸法种。现行为依。种子识为因。能生一切法故。是起诸法。然六十三中。心等具有此通别名。所以稍广第七名意。恒审思量为我等故。因中有漏唯缘我境。无漏缘第八.及真如。果上许缘一切法故。论言等也余六识名识。于六别境体是粗动有间断法了别转故。易了名粗。转易名动。不续名间。各有此胜各别得名
  何以知心等是第八等耶
  论。如入楞伽至是说名为识
  述曰。即是彼经第九卷颂。旧云本识但是心。意能念境界。能取诸境界。故我说唯心。然彼错翻。次下显证第八是无记等。谓心常无记法。意二边取相。取现法是识。彼是善.不善意二边者。应言有我.我所执。颂翻错也。不计断.常故即第八是心。第七是意。思量性故。余六是识。六是能了诸境相故
  论。又大乘经至故此别有
  述曰。谓入楞伽上下无量文。及佛地经等亦尔。说有平等智。庄严论说转第七识得。此唯大乘所信
  论。诸大乘经至故不重成
  述曰。经教成佛说。第七非无
  论。解脱经中至非曾非当有
  述曰。此大小乘通许之经。非是解解脱义名解脱经。然四阿含不摄零落之经。诸部皆有。如天请问经等。并是为阿含不摄。此经解脱阿含故名为解脱经。若言零落经名字恶也
  其此颂文长行自解
  论。彼经自释至我慢我痴
  述曰。释颂初半。无明为后同瑜伽等。以是主故。如摄论中无性第一。世亲亦然解云。由我故起慢。此二有故有爱。此三皆用无明为因。然今少别
  论。对治道生至便得解脱
  述曰。释颂后半中初句。成无学竟居解脱道中。此意从彼无间道断已。解脱道中便得解脱更不为拘
  论。尔时此意至无自性故
  述曰。释第四句。住无学位。此意相应诸烦恼等。非唯现无。亦无过.未。现在理无。不俱起故。种已断故。然萨婆多等计。惑虽断于过.未世仍有体在。去来世有故。今举共许则云非唯现无。偏破彼宗故。云亦无过.未。过未.无体故。颂中唯言去.来无。不言现在无。为极成故此经大小共信。十八部共许诸部解别上座部等计。即染第六识惑许并生。别有细心是第六意恒现行故。如受生心等
  大众.经部等解。如常施食受乐。非谓一切时有名恒萨婆多等非四惑同时俱。此即前后有俱。常施食等今大乘云即是我第七识。此中至教诸论所无
  论。如是等教至故不繁述
  述曰。指略说也
  理中有三。初结前生后。次依标正释。后总结
  论。已引圣教当显正理
  述曰。此结前显教生后隐教诤理取之
  论。谓契经说至彼应非有
  述曰。此第七识六证颂云。不共六二缘。意名二定别。无想许有染。有情我不成自下第二正辨难中有六义证。此初证中文有其二。初引经证。后理征释如缘起经有四无明。一现。二种。三相应。四不相应。或有为二。共.不共等。此中难不共者。谓此微细常行行相难知。覆无我理蔽无漏智名覆蔽真实。真实有二。一无我理。二无漏见。义有二义。一谓境义。见分境故。二谓义理。真如即理故。然不共无明大小乘经皆共依信。此上经文。若无此识彼应非有。是论师说
  何名不共
  论。谓诸异生至障圣惠眼
  述曰。下释有二。初破小乘立有第七。后释不共之义初中有二。初释经义。后正难之。此除圣者。圣者无漏道现行时彼不有故。如下当知一切分。通三性心恒起。释经恒行之字迷理不共无明。迷无我理故覆真实义者。能覆真如释覆义。义如前说障圣惠眼者。遮无漏智。释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