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成唯识论述记 第十卷(7)

述曰。而彼救言加行等别二定别者。谓摄论云出离想.静住想。即是此中所说加行界谓三界地谓九地。依谓依身。圣者.异生依各别故等者二得.二名.内

  述曰。而彼救言加行等别二定别者。谓摄论云出离想.静住想。即是此中所说加行界谓三界地谓九地。依谓依身。圣者.异生依各别故等者二得.二名.内道.外道.五蕴.四蕴果等种种别故。二定别者。不然彼加行差别因。由此第七识方有故。此第七识无者。彼加行差别亦无。谓第七识在凡不灭。故一切圣厌无想定而不欣入。在圣灭故一切圣欣。由此可言加行等别。若无第七。无凡可厌。无圣可欣。故加行等无因可别
  论。此若无者彼因亦无
  述曰。设言但因六识无漏凡圣别者。此六识无漏复如何成。成凡.圣者亦由第七
  论。是故定应别有此意
  述曰。第三总结
  论。又契经说至彼应无染
  述曰。自下第五说无想无漏失经。亦有三文。此中一期无心之义。二说如后
  论。谓彼长时至我执便无
  述曰。下第二文。于中有四。一总破诸部。二破一切有部三破大众部等。四破经部。其文可解。无六识者亦有二解。一一生长时。二除初后。故言长时
  论。非于余处至同所诃厌
  述曰。以余具缚者为例喻量云。无想有情位。应起我执。异生摄故。如余异生趣位又无想定都无我执心.心所者。应如涅槃非是圣贤之所诃厌量云。无想圣人应不诃厌。无我执故。如涅槃等
  论。初后有故无如是失
  述曰。第二萨婆多等小乘救言。初生之位。后命终时。皆有心起。有我执故。故无失也
  难云
  论。中间长时无故有过
  述曰。中间长时无我执故。有大失也。如余具缚有情。非长时无我执故
  除经部师余部救言
  论。去来有故无如是失
  述曰。长时虽不起。亦名有我执。故无失也
  论。彼非现常无故有过
  述曰。汝去。来世非现在有无为常故。无故有过不成我执
  论。所得无故能得亦无
  述曰。小乘救言去.来二世虽现在无。有得现在名成我执。难云。所得之世既无。能得之得非有。能得无故不成我执
  次大众部.一说等四部.及化地等。云别有随眠是不相应行。此位成就故名成我执
  论。不相应行前已遮故
  述曰。上已破故。此正破大众等部。及破正量部等得类即不失增长。并在此中
  经部救言虽无彼现行。此位有种子在。名有我执
  论。藏识无故熏习亦无
  述曰。何有种子。若彼救言我有色.心皆得受熏。彼有色根故有种子者
  论。余法受熏已辨非理
  述曰。唯除藏识余法受熏。上来已辨彼非理故
  论。故应别有至同诃厌彼
  述曰。第三总结。故有第七于彼起我执。是异生故。出定已后。复沉生死起诸烦恼。圣贤所诃。若无第七。不应诃彼。无过失定
  论。又契经说至彼不应有
  述曰。自下第六我执不有失。于中有三。初引经。云异生者不言有学等。以彼无漏善心无我执故。此据全分者故
  论。谓异生类至而内恒执我
  述曰。下第二文。于中有三。一显自我执。二破他宗。三成已有漏初中又三。一立宗。二引证。三释教。此即初也。其文易了
  何以知然
  论。由执我故至不能亡相
  述曰。亡由无也相谓相状。杂染相状。通三性也由我执故起施等善法。由有第七内执我故。外行施等分别相生。若有漏三性俱心无我执者。如无漏心便能亡相应成无漏。故摄论云谓我能行施等。今有二解一云我者即是第七内缘行相。非必外缘二云此我外缘。行相粗猛非第七起。由第七故第六起此。举由七生增明为论。非实显之。彼是第六识中我执体有间断。遍三性心间杂生故。此解为胜。是根本故。第七不缘外境生故
  为证此义
  论。故瑜伽说至相缚解脱
  述曰。瑜伽五十一.显扬十七等。同云染污末那为依止等。由第七故余诸识中相缚不脱。此中通言六识相缚。瑜伽等说第六相缚。彼据亲生识语。此约实由为论既尔二乘染末那灭。何故五识相缚犹在答由七中法执。虽非缚体执有相故。是先我执所引生故。令六识等相缚不脱。若断法执已相缚便脱或由因类相缚犹在。不尔生空智应亦有相缚了别者心行相。境相能缚心。名相了别缚
  论。言缚者至故名相缚
  述曰。下释教也。何谓相缚。谓于境相不能了知依他缘生如幻事.阳焰等。能缘见分诸心.心所。为境相分之所拘碍不得自在。体便粗重无所明觉。起时硬涩有分别相。相分缚心名相缚也问相分为见缘缚见名相缚。见分自证缘缚体名见缚。缚证自证例亦应然。何故不名为见缚等答以相缚见体状易彰。或所缚见有非.比量。或能缚相通于内外。从此胜义且名相缚非见分等体非能缚。自证分等说非所缚。如前第二展转相望。互为能所二种缚也。问有漏有相即名相缚。后得有相应为相缚答此亦不然。作证解故既尔自证应非见缚此亦不然体是惑故若尔善心见应非缚此有漏故。烦恼增故。有漏第八之所生故。有漏末那之所增故。后得无漏时能断此故。有粗重故。不可为例。即通三性皆有相缚。如下第九自当解释。粗重缚体亦通有漏。至后当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