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成唯识论述记 第五卷(11)

论。此一心言亦摄心所 述曰。此颂非唯一心。如境更无异物。亦有心所。如言王者亦摄臣故 论。故识行相至识之见分 述曰。自下辨行相中。大文第三总结

  论。此一心言亦摄心所
  述曰。此颂非唯一心。如境更无异物。亦有心所。如言王者亦摄臣故
  论。故识行相至识之见分
  述曰。自下辨行相中。大文第三总结故识行相即是了别。却结颂中了一字也。此了别体即是第八识之见分。归本所明然安惠立唯一分难陀立二分陈那立三分护法立四分今此论文护法菩萨依四教理说四差别。俱依他性。非安惠等诸师知见此四分相望为所缘。各为自证.及行相者。所缘可知。逐难说者。第四名行相。第三名所缘。亦名自体。能缘自体故。不可以见分为自体。不缘第四故如第三为行相。第二名所缘。第四名自体。能缘第三。以能缘法为自体故又第三分为行相缘第四时。第四为所缘。所缘即自体。如四缘第三。返覆理齐故第三为自体见分为行相。相分为所缘。如前已辨。又难云。第二量.非量。余之二分是现量。第二染.非染。余之二分定非染又量.非量殊。苦.乐.舍应异。又见分解.非解。余二定皆解。余一切法准难可知又心若自缘。即有因果.能所作.能所成.能所引.能所生.能所属.能所缚.能所相.能所觉无差别过失亦不应言二缘生识。三和合生识。识亦生识故亦不应立有邪见心。以邪见心自知邪故亦不应言恶心遍体皆是不善。以自知心是不善故。此为正智。非邪恶故其四念住亦应无别。以身等念住。即法念住等故又四谛智应无差别。以苦智等即成道智等故又宿住智亦应不成。知现在故。他心智亦尔。以自知故又若知他如知自者。知他应是邪。谓他为自故。知自如他反难亦尔又用二故体应非一。如灯自照其喻不成喻。无能缘等心。有能缘等故。即有因法自相相违。喻所立不成过又灯若性照。更何须照。若非明者。应非能照。体应是闇诸如是等种种妨难。更应思择次第解之然佛地第三。有解灯照难。余难无解。然他界.无为.无漏缘等。依见分说。非自证分。又以坚执名非量。非比非亲证名非量。自证于境虽是邪见。亲证自体故。不作邪.正等解。故前诸难理皆不成。如五识中贪.嗔等惑。虽染仍现量。由他引故成染。亲得故现量摄于四分中。八识.三惠.三量.因果诸门分别。皆如别章
  上来已广解行相讫。下广所缘于中有三。初外境。次内境。后料简初中有二。初总解释。后诸师说
  论。所言处者至及所造色
  述曰。此义意言。由自种子为因缘故。本识变为器世间相。唯外非情。此即能造.及所造色。在外处故言外大种。非心外法。且诸种子总有二种。一是共相。二不共相。何人为共相。多人所感故。虽知人人所变各别名为唯识。然有相似共受用义说名共相。实非自变他能用之。若能用者。此即名缘心外法故。然我此物为增上缘。令多人可共受用名共相。如山.河等。不共相者。若唯识理。唯自心变名不共物。一切皆是。他变是他物。自不能用亦名不共相。然今但约自身能用。他不得用。名为不共。如奴.婢等然依诸教。共.不共中总分为四。且如瑜伽六十六卷。共中有二一共中共。如山.河等。非唯一趣用。他趣不能用二共中不共。如己田.宅。及鬼等所见猛火等物。人见为水。余趣.余人不能用故。余房.衣等准此可知。如下广解有根身处不共相中亦有二种一不共中不共。如眼等根。唯自识依用。非他依用故二不共中共。如自扶根尘。他亦受用故。根即不尔。下文难言。虽亦变他根。自识不能依他根故。由此但名不共中不共。今据正义不取五根为不共中共。既有此四。即至下文一一配属此中处言共相种者。即共中共。问曰。且如色中形.影假法。第八缘不答曰。不缘。如所造触若缘。但缘本实物着。即触处中第八所变。唯能造非所造。以无体故。但缘着彼俱有四大故。此由四大实不造触处。以果假故。但有造五根.四尘四大。缘长等时并缘青等。更不别缘离青等外别有长等。非如意识别得缘假。此无别体不可缘故。瓶.盆亦尔。即是若变为大小时。但随彼青等大小而缘。非别有长等。若从本实说。亦得缘长等。由此准。触处亦应作是说。然所造触是四大种分位差别。缘所造时即缘四大。假依实故如长等同
  论。虽诸有情至各遍以一
  述曰。此释共果同在一处不相障碍。谓外器相。如小宗中。众多灯明共在一室各各遍。一一自别。而相相似处所无异此如何知各各别也一灯去时其光尚遍。若共为一。是则应将一灯去已。余明不遍。又相涉入不相隔碍故见似一。置多灯已人影多故问曰。若尔且如一人心上木.石。更互相隔。以是障碍有对法故。何故众多各变山河.及大地等。不相障隔同在一处答由业相似.不相似故。亦由自心碍。不碍故。五十四说诸有对法同处一处。而非无对者。由随顺转相须生故。又由如是种类之业增上所感。一切色者一切色根共受用故。乃至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