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成唯识论述记 第五卷(13)

上解处讫。次简执受。执受有二。先解种子 论。诸种子者至故是所缘 述曰。谓即三性有漏种子俱是所缘。此识性摄故谓性者体也。体即本识。种子是用。

  上解处讫。次简执受。执受有二。先解种子
  论。诸种子者至故是所缘
  述曰。谓即三性有漏种子俱是所缘。此识性摄故谓性者体也。体即本识。种子是用。如前已说。诸法体用理应尔故。用是体摄又言性者。谓是性类。其并有漏。以类同故不相违背。得为所缘又性者性也。若住本识同无记性。故能缘之。然是识之相分所摄。如前已说。若据前缘器中三说。若言缘种是相分者。第三师正义也。无色界本识。唯缘内种故。不缘器等。若据前二师义。无色亦但约缘种说以无身故。实亦缘器。今非彼义。不可用之。无色缘种。亦有解云。即为自体分。见分缘器故。彼据自体分故言唯缘种前师问。种是识自体。即为相分缘。真如即自证。亦应相分缘。答彼识性故。此非识性。识上功能。为相分缘。不同如也。设佛见分缘于自证。作影像缘。不尔便无四分之义。故下第八唯除见分非相所缘。许见分亦缘自证分等。但不亲证。影变亦得
  难此解云。有漏种子依自体分。识即缘之。无漏之种亦依自体。识为缘不
  论。无漏法种至故非所缘
  述曰。对治识故。体性异故。不相顺故。故非所缘。四分之中依自体分。非即是识自体分收。性相乖故若尔本识既不变缘。何名唯识
  论。虽非所缘至不违唯识
  述曰。由不离识故言唯识。此意即是非离识外别有实物。故名唯识。如真如性识虽不变。离识外无故名唯识。唯识但遮心外法故若尔心所亦不离识。应名唯识此亦不然。心所不依识之自体。别有行相。不可例同。然识相应。亦不离识。故并唯识问有漏种中有三界种。如在欲界。上界善等种。不离于识体。即名无记性。体不离于识。应名欲界系。此义应思答不然。系据缚义。即法体上差别义故。三界系别。然性即是体类义故。同无记性。仍未了知。此中三性种随识皆无记。亦应烦恼种随识非烦恼。如是一切皆如理思问大乘所缘本是心变。随心何系地境亦随之故。如在欲界命终生上。此润生爱是上界系。依欲界身缘欲界身。仍相分中所变相分是上界系。随见心说。第七缘第八相分亦然。何故不如此中缘种。境是异界系。心是异界系答曰。不例。如本识缘异地身。异地器。异地身者。在下界起他界地天眼.耳等。此岂非是缘异地身。异地器者。如缘于彼无色诸天泪下如雨。此非菩萨生彼化作。圣说菩萨不生彼故。乃是信有第八教。生彼入灭定。此是利根。亦缘下地。即利根不还。阿罗汉等。又下菩萨等入彼界定所变生色。此并得缘。故同种子相.见地别。此同前难。何劳为证此若不尔七识缘境。下文但据由分别心。不是定有实用故变。本识必有实用故变。他界地身.器。见.相得别系。七识不尔故系随相。若不尔者。本识亦但随心变境。即天眼.耳无识持故。应名烂坏。应非有情。若一身中起二界身俱是.实有。第八不持非此身摄即众生界有增减过。第十卷云三性杂生。故相.见分不必同性。如二禅以上起初禅眼.耳.身识缘上地色。此亦相.见别地所系问第七识缘但分别有无实用者。即五识色等应无质碍此中问答不缘识中自当分别难一师云。若本识所变皆有实用变他根等应为识依。有实用故。如自眼根。应设功劳。他之实根心外法故。所变之根便无实用。若亦为他依。便缘心外法。此缘他法但似彼根。非实有用。若变自法即实有用问如变他色等。似他色等言有用。变他身根等似他根等。应有实用答此亦为例。变似他色等。实非他有用。变似他根等。亦非他有用若尔变似他色等。于己实有用。变似他根时。于己有何用。于己有实用。应为自识依有实用故。如变自根。此应思度若为自受用变似他根。他根于己亦名有用。此义不然。岂于他根己能受用。以无用故。不变他根。故知下文第二说胜。于不缘心等由此即无妨
  二执受中。上解种子讫。次解有根身
  论。有根身者至及所造色
  述曰。身者总名。身中有根名有根身此中所言不共相种。若如前说。不共中不共。如即自根。不共中共。如在身色等。今此具二然依中边。下一师说亦变他根。即根亦是不共中共。如色等故今此不然。变根不似他实根故。若变色等似他色故
  论。有共相种至受用他义
  述曰。不共中共名共相种。由受用他故变他身。即前不共今名为共。此即最初总说本识于他亦变。不论根.境。于中差别
  论。此中有义亦变似根
  述曰。非唯似尘。亦似根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