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成唯识论述记 第六卷(12)

论。生既现有灭应现无 述曰。生既现在有。灭无应过去。令同大乘。生.灭二法定不俱世。相违法故。如解惑等 论。又二相违至见有是事 述曰。此立比量

  论。生既现有灭应现无
  述曰。生既现在有。灭无应过去。令同大乘。生.灭二法定不俱世。相违法故。如解惑等
  论。又二相违至见有是事
  述曰。此立比量。又生与灭二法相违。如何同体。如苦.乐等不同一体故。量云。生.灭二法。体应非一。以相违故。如苦.乐等彼宗现在一法之上辨生.灭故
  论。生灭若一至宁体同说
  述曰。生灭若一。法生之时应即灭故。故无二时。生.灭若是异不应说体同。二若即者。此法灭时此法应生。即是生故。如生。二若异者。生体非灭体。以是异故。如苦.乐等
  论。故生灭时至理必不成
  述曰。生灭二时。俱在现在一世而有。虽复相违而体同者。理必不成。此总结破上座等讫。大乘生.灭。非定一法有.无异故。非定异法即生法灭。非别法灭故无有过
  论。经部师等至能持种故
  述曰。破诸部计。自下第三经部师等。既见上座被征便曰。虽无去.来不同一切有。生.灭异世不同上座师。而色.心中诸功能用即名种子。前生后灭如大乘等。为因果性相续不断甚为胜义今破之言。理亦不成。彼不许有阿赖耶故。经部师等。等自类中。非唯一故。破之量云。经部所说持种色.心。不能持种。非第八故。如声.电等过.未无体.及无本识。于无色界色久时断。入无心时心久时灭。何法持种得为因果。因果既断名为不然。彼不许有第八识故
  论。由此应信至缘起正理
  述曰。第三总结。有为诸法从缘而生名为缘起。劝彼应信大乘正理
  论。此识无始至当究竟舍
  述曰。此第八段。于中有二。初问。次答。此即问也。即解颂中第十句。第十门也答中有二。初略举颂答。后广解之
  论。阿罗汉位方究竟舍
  述曰。此正举颂总答问也
  论。谓诸圣者至名阿罗汉
  述曰。下广答也于中复二。初略释。后广释。此即初也谓诸圣者。即通三乘断烦恼障究竟尽者。彼位若是永害随眠。皆在金刚心时断已皆成阿罗汉果。三乘并然若伏断永不起此言断者。即通八地已去。下有三师。此既总文亦为三释若据正义。唯初二释顺此论文。此据位全。除二乘金刚心。少故不说。八地菩萨随应二释此中唯依断烦恼障尽名阿罗汉。非据所知障。害烦恼贼故。非是缚故。又依除分段生以名无生。非所知障故
  其相如何
  论。尔时此识至说之为舍
  述曰。由于彼位此识之中烦恼粗重永远离故说之为舍。非体亦无。此粗重言显烦恼种。对法论等。说种子粗重故。虽烦恼现行亦名粗重。无堪任性亦名粗重。然今但取种子非余。由种断时现行执藏。发润之惑皆不起故。说名为舍。此执藏名唯约缚说。法执非缚故不说断。又毕竟无现行粗重。亦说为舍。通八地故。若说习气四位不成
  问阿罗汉名通在几乘。几位中有
  论。此中所说至无学果位
  述曰。下正广解。于中有二。初广阿罗汉。后广舍位初有三师。第一师中有五。一释颂文。二问。三答。四征。五释阿罗汉者。此正云应。应者契当之义。应断烦恼。应受供故。应不复受分段生故。若但言应即通三义。故言如来应不言应供。若着供字。唯得一义。便失二义。显阿罗汉通摄三乘唯无学位。余位未满。非可应故
  问何故有学非阿罗汉。三无学得阿罗汉名
  论。皆已永害至分段生故
  述曰。阿罗汉言应。即杀贼。应供。无生三义故也何故不言离所知障所知障体不障解脱。无能发业润生用故何故不言离变易死二乘无学有变易生。此非由烦恼所招起故。已离系缚得解脱故无分段死有学亦是殊胜福田。如见道出等供养获现福。何故不得名应供耶非一切时堪受供故。望自乘无学。非是圆满故
  论。云何知然
  述曰。第二外人问曰。何知此识三乘皆舍。阿罗汉号通在三乘。故论总问云何知然
  论。决择分说至阿赖耶故
  述曰。第三此答初问也。舍通三乘。决择分中第一卷说四句分别谓有成就转识非阿赖耶识。谓三乘无学.不退菩萨不入无心位有成就阿赖耶非转识。谓七地以前。二乘有学。一切异生入无心位有俱成就。谓此第二句不入无心位有俱不成。谓第一句入无心位。然今但引初句三人
  论。集论复说至及如来故
  述曰。又如杂集论第十四卷.集论第七说若诸菩萨得菩提时。顿断烦恼.及所知障。成阿罗汉.及如来故佛既得名阿罗汉者。二乘无学不说自成。答第二问阿罗汉名。通三乘有。佛亦由断所知障故。亦名如来。二乘不然。不可为难如阿罗汉号。便令通二乘。十地菩萨不能少断俱生烦恼。金刚定时方顿断尽。一者故留。二不障地其所知障分分除之。故烦恼障即言顿断。所知障不然。此师意说。不退菩萨虽不起现我爱执藏暂时伏离。种犹有故未名为舍。三乘无学我爱种尽乃名为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