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触之功能如前可解。岂不能与心等同缘。唯此分量名为触耶 论。和合一切至是触自性 述曰。更有余能非触尔所。谓触亦能和合一切心。心所法。不令离散各别行相。同趣一境。是触自性。设无触者。其心.心所各各离散不能同缘。今不散时皆触功力 说自性已。触业如何。前解功能虽即是业。举业显体故非业门 论。既似顺起至所依为业 述曰。即此触数。既似三和有能顺生心所作用。即能生起余心所法。故以受等所依为业。受等心所皆依此生。若无生能非所依故 何以知者 论。起尽经说至触为缘故 述曰。经明生灭名起尽经。从彼所明以立经号。若触但能生受非余者。应余二蕴不以触为依。无心起时无诸心所故诸心所皆触为依 论。由斯故说至和合而生 述曰。由前理教契经复说。识.触受等因二.三.四和合而生如经所说眼.色为缘能生眼识。说识依根.境二法和合生。经虽复言作意力故识乃得生。此辨所依故今不说。彼能警心依心而有。非心依故此不说之问触依三和生。名分别变异。识依二合生名分别根.境答准于触理亦可然。又是主故不同于触。二解并得。契经复说三和故触。说触依根.境.识三和合生。起尽经说受等皆以触为缘故。即是受等依根.境.识.触四法和合生问若无自证。可说心是二和合生。既有自证。心亦依心。心体亦是三和合生答今依见分别体者说。同体为依非此所说。若亦说者。如次复以三.四.五和合生。心.心所法各自依故。此说亲.现依。不说疎.种子。若说疎依.及种子者。法则有多问若诸心所皆依触生。何故瑜伽第三.及五十五。说以受.想.思所依为业。不说所余心所法也 论。瑜伽但说至举此摄余 述曰。由此思体为主胜故一者思是行蕴主。故集论初说云何行蕴。谓六思身彼自释言为导首故二者思能造诸业胜。举思摄余法。非但独取思。故诸心所皆依触生 问曰若尔何故集论.显扬第一.五蕴等。云受依为业 论。集论等说至近而胜故 述曰。此即总举唯受所由 何者为近。复是胜耶 论。谓触所取至引发胜故 述曰。触之所取可意.不可意.及俱相违相。与受所取顺益.损害及.俱相违相极相邻近。相邻近者是相似义。即可意等相。与顺益等相。行相极相似。故名为相邻。如世有言此物.彼物深极相似。相似.相邻体一名异。此解即是约境相近又触引发受胜余心所。故触触苦等触时。受受于苦等受。三受分位触.受相同。此解即是行相相似故名为胜。余不领此可意等相。及苦等位。故集论等不说作依问。触似三和名分别变异。受似于触名分别触耶答释此难至受当知 然今大乘。同一切有部触体是实。唯经部一师三和成触者。难大乘曰。说触是三和。何得有实体。为破彼计故次说云 论。然触自性是实非假 述曰。此立宗也 论。六六法中心所性故 述曰。自下三因。此即初也。俱舍第十.正理等云。谓六内处。六外处.六识身.六爱身.六触身.六受身。今取界身足论六六。谓六识.六触.六受.六想.六思.六爱经部计爱亦是实有。思分位故不同假触破之量云。触别有体。六六法中心所性故。如受.爱等若依俱舍六六法者。彼计根.境假非实故。言心所意简前二。如顺正理第十卷中广破经部 论。是食性故 述曰。此第二因又此触数定是实有。四食性故。如余三食段食香.味.触既许是实。故以为喻。四大触实故。于理无违。或应心所亦通于下。简略便尽 论。能为缘故 述曰。此第三因又此触数定是实有。缘起支中心所摄故。如爱缘取 思分位故彼亦许实。诸心所支皆是实有 若就他宗。十二支中设但少实。即得为喻彼全不许触少分实。许少分实余假不成。无异因故 论。如受等性非即三和 述曰。言受等者。等二因之喻。及初喻中受等心所法。或受可通初后二喻。但等中喻。即以三因破彼经部非即三和。亦得说为第二宗法。此为宗法即无妨也此中大乘。触别有体非即三和经部一师说三和成触。触即三和。是假非实又一师说三和生触触非三和一切有部触虽别有。不能分别变异而生心.心所等。但以受等所依为业三部不同 论。作意谓能至引心为业 述曰。解第二数。文可知也初略明体.业。次广。后破。显扬等同何名警心如何警心何位警心起已方警。更何须警。先已起故未起即警。应警一切心。能警作意亦未生故。如何能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