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又彼所说至定不成证 述曰。此总非也 论。勿触等五亦能了别 述曰。此下正难了别。唯是识行相故 论。触等亦与触等相应 述曰。上勿字流至此。勿触等五与触等相应。以说本识触等相应故。不尔如何触等相例 论。由此故知至非谓一切 述曰。由此理故。故知颂中亦如是言。随所应说。若前若后。性相求故应可例有。随理无违即便相例。非谓一切皆令例之。此例几门。即有六门。前第二师例同五门。今加断舍随所应故。余不例者准义可知。以随文便中间相例。故亦可许例于舍位。欲显初后皆有例法。及非例法。故中间说触等相例。若最后句方说例者。恐谓一切皆合例故上来虽有多文。非是正明本识。例彼触等义门分别下第七段。即是第九解本识因果法.喻门。是本颂中第九句恒转如暴流也于中有二。初问。后答。将欲解文寄问征起 论。阿赖耶识为断为常 述曰。此为问也。前解自相唯阿赖耶。今分别中依自相说 论。非断非常以恒转故 述曰。此第二正答所问于中有三。初解本颂。次破外执。后劝归信初中有三。初解法。次解喻。后总结解法中有二。先举所明因果之法。后广解释。此即初也举颂二字正答前问。经部师等持种色.心。无色无心有时断灭僧佉自性。虽为法种仍体是常为简彼宗言非常断 恒义如何 论。恒谓此识至常无间断 述曰。下广解也。先解恒义一类者。常无记义相续者。未曾断义 何义要须中无间断 论。是界趣生施设本故 述曰。此意即是依此识故。施设三界.五趣.四生。是引果故。识是界.趣.生之本也。下自当知言施设者。安立异名。识若断灭非界.趣.生。故此恒言正遮于断。即重显上一类义也。若善.染等。体非一类。趣生应杂许杂起故。由此识是一类无记。不可杂起 论。性坚持种令不失故 述曰。此言显上相续之义。此义可知言性坚者。四义受熏即初坚义。乃至金刚此不断故。故能受熏。若不坚者。如六。七识应不受熏复言持种令不失者。简经部等色.心受熏而能持种。于无色界入无心时此种便失此识不尔。种不失故。故不可断。此解恒义 论。转谓此识至前后变异 述曰。此遮常.一此简自性.及我。为常。为一。以诸有情起分别心计为我故言有生灭等。简彼一.常故 论。因灭果生非常一故 述曰。因果性故。简一。非我也有生灭故。简常。非自性也 常.一之法无因果故 何不是常。常有何过 论。可为转识熏成种故 述曰。显可熏义。不能受熏是为过也。不为转识熏成种过。常阿赖耶应不受熏。以是常故。如虚空等。若不受熏。即无生死.涅槃差别 此上解转。总释颂中恒转二字。四义受熏即皆具足。一无记。二坚。三可熏非常一是。四相应可为识熏是下释如暴流三字。有三义喻 论。恒言遮断至因果法尔 述曰。下解譬喻于中有二。先举法生灭喻。后广解之。此即初也。一切因果皆非断.常故言法尔 论。如暴流水至令不出离 述曰。暴谓卒暴。即泛暴水。前能引后名曰非常。后水续前称为非断。生人天喻飘。居恶趣如溺。本识能持业烦恼等漂溺有情。以水为喻 论。又如暴流至而恒相续 述曰。又识持种三界生故。一浪因至一浪生。多浪因至多浪起。故名暴流。以水为喻。如下文说 论。又如暴流至恒相随转 述曰。此第三喻。漂水下鱼.水上之草。喻内习气.外触受等内外法也 论。如是法喻至非断常义 述曰。此合法.喻释其大意 论。谓此识性至恒转如流 述曰。果生故非断者。后法续故因灭故非常者。不恒住故。此解法义令同于喻。余文可解 上来大乘自述己义成立因果自下第二破斥诸部 论。过去未来至缘起正理 述曰。此下有三初牒说一切有部.正量等难破彼宗执二破上座部师。三破经部初文有十此即初也。有部.正量等彼皆过.未有体性故此意难言。若如我等过.未有体。未来续故不断。往过去故不常。汝过去无可许非常。未来既无后法应断。现不住故。当无体故。如是岂成缘起正理 论。过去未来至缘起正理 述曰。此即第二论主反质。过去.未来汝执实有可许非断。未来续故与我不同。如何过去说恒有故不是常义。前言我宗断不成缘起理。今汝既是常。常岂缘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