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念也就是《孟子》上说“操之则存”,就是摄(操)著,也就是管著自己的念头,也就是控制著自己的念,自己能做得主,不被痴心妄想所摇动。常常能回光返照,能反求诸己,能克己复礼,这都叫摄念的功夫。能把自己的私欲克除去,回归到天然的真理上,这就是克己复礼。摄念也就是像“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就是“仁”,这个“仁”也就是摄念,你能摄念,就是在“仁”上了;你若是不能摄念,就离开“仁”了。
那麽颜渊又问:“什麽叫克己复礼?”孔子就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你看看这是不是摄念呢?非礼勿视,不合乎礼的,也就是不合乎法的这种境界你不要看。英文讲:You look too much。看看东,望望西,看看上边,又看看下边。这个眼睛一点也不老实,睁得比牛眼睛还大,各处去管闲事,这都叫没有摄念。你看,那个人常常闭目养神,坐在那个地方,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这就叫摄念。不东张西望的,南看北看的,这都叫摄念。所以“非礼勿视”,不合乎法的,不合乎礼的,都不要看它,不去看它,也不想看它,这就叫摄念。
“非礼勿听”,不但不合乎礼的事物不看,就是不合乎礼的声音也不听。你听那一些个流行曲,把你听得心里都乱七八糟的,妄想纷飞,那就叫不摄念了,所以要“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不合乎礼节的,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这都叫摄心。
“非礼勿动”,不合乎礼的事情你不要去做。勿动,不是摇动,就是不要去做,不能去做,这就叫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也就是摄心,所以名词不同,意义是一样的。
那麽摄心就是摄持其心,总管著自己的心,坐有坐的样子,站有站的样子,行路有行路的样子,睡觉有睡觉的样子,行住坐卧,这叫四大威仪。四大威仪都是要回光返照,不要向外驰求,这就是摄念。心令这个念常常“操之则存”,在心要操之,就是管著它,操守著它。“舍之则亡”,如果你不摄持它,不管它,它又跑了,这个菩提心就没有了,亡就是没有菩提心了。
“若失念者”:假设你没有正念。“则失诸功德”:就把一切的功德都丢了。你若是能摄念,随时心里没有贪瞋痴,不犯杀盗淫了,这是摄念。能摄念,口也没工有四恶,没有绮语、妄言、恶口、两舌了,这都是摄念。你若是不摄念,则失诸功德,一切的功德也就丢了,没有了。“若念力坚强”:若是这个摄念的念力非杳常坚固。“虽入五欲贼中”:虽然就是走到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里边去了,或者是色声香味触五欲里边。走到这里边也不要紧的,你若是念力坚强,这个念就是正念,正念坚强,虽然到这个五欲的境界里边,而五欲好像土匪似的,它尽抢你的珍宝。“不为所害”:它也害不了你,因为你有个正念,有个菩提心,不会被这些个境界所摇动,什麽样的欲也引诱不了你,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就好像将军或者军队;穿上铠甲,穿上盔甲了。“入阵则无所畏”:穿上了盔甲,顶盔冠甲,就是入到敌人的阵里头,也不怕。为什麽不怕呢?就因为自己有了保障,因为你能摄念,摄念就不会为外边的境界所摇动,这叫有如穿上铠甲一样的,所以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这就是不忘失你那个正念的功德。
六、禅定功德
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禅定”,定就是三昧,现在讲禅那三昧的功德。禅那—思惟修,又叫静虑。思惟修有四禅。四禅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但没有五禅。另外,四空处就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四禅、四空合起来,就叫八定。所以诸禅定就是包括这四禅八定,这八定都有它的功德,所以叫做禅定的功德。
禅定就是摄心,摄心也就是思惟修,也就是静虑。你摄心就是制心,制你这个心,所以说制之一处,无事不办。而这个“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就是在禅定里头,也就是禅定的境界。制之一处,是专一其心,心念归一。心念专一,在这个时候,一念也没有了,就是“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你都明白了,就知道有个空理,你若是再能明白,实际上连这个空理都没有了,空也无所空,能空、所空都没有了,“能所双亡”,在这个时候,能空和所空都没有了,就是一种湛然寂静的境界。若连这个湛然寂静的境界也不生,这时候一念也都没有了,你说你的欲念从什麽地方产生呢?找不著这个欲念了。什麽叫五欲?什麽叫六欲?都不知道了。这时候也就是禅定,也就是真正的摄心了,那麽自然就会生出无量的自在功德,无量的神通妙用,一切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