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现代著作 >

南怀-圆觉(62)

我以前有一位老朋友,现在已经过世了。他是宪兵军官,在大陆撤退时期,共产党到处通缉他,下令抓他。后来有一天,我在庙子碰到他,两个见面当然很

  我以前有一位老朋友,现在已经过世了。他是宪兵军官,在大陆撤退时期,共产党到处通缉他,下令抓他。后来有一天,我在庙子碰到他,两个见面当然很高兴,我问他怎么逃出来的,而且以前也不信佛的,怎么现在到庙子里来?他说我逃得才妙呢!而且还把妻子小孩一齐带出来。有一天,他躲在重庆一家小饭店里,晚上共产党来查房,这下子完蛋了,他看看妻子,妻子看看他,两个人傻了,一时急得没办法,只好跪下来,上帝啊!观音菩萨啊!佛啊!关公啊!阎罗王啊!土地公啊!凡是所知道的神一概都请都求。嘿!怪了,那平时爱哭的孩子也不苦了,两个共产党进来,逗逗那孩子,逗了半天,也忘了问他们话,就走了。菩萨真灵呀!后来,每一关他都这样跪下来求,如此一路安全逃到香港。逃出来以后,他就信佛了,也开始研究佛经。但是,现在却有个问题,他学会了大悲咒,碰到事情,再求菩萨,反而不灵了,这是什么道理呢?他问我这个问题,我反问他:你说呢?他说:‘诚则灵。’对了!一点都不错。现在有了分别心了,大悲咒有什么作用,六字大明咒又是什么,这些都知道,恐怕楞严咒更灵吧!完了,一有了分别,效应就打折了。
  那么,‘照’是什么呢?我们做功夫说观照,‘照’字上面加一个‘观’,观与照一样不一样呢?‘心经’一开头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观是想,照是照,两者不同。观不是用眼睛看,例如你打坐时,晓得自己的念头起起伏伏,来来去去,这是观。又如念佛的时候,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唷!明天早上八点钟要起床,闹钟忘了上发条,糟了!我念佛怎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过,想想没关系,嗳呀!又错了。这是观的境界。功夫到达了‘照’,就不用观,如同太阳出来了,全体没有杂想,没有妄念,宋明理学家称之为‘清明在躬’,这是照的境界。观与照的道理在唯识学‘瑜伽师地论’里,叫作‘寻’与‘伺机’,观有寻找的意味;伺是不须寻找,在那里等着、照着。
  ‘有照有觉’就是当你在打坐念佛时,一边在念,一边心里在看着念头,看有无杂念,但是,这还只是觉照的初步。做功夫真达到觉照的境界,在梦中都还在觉照;真修行人在梦中的起心动念,与平常醒着一样清楚,而且能做得了主。白天不敢乱想,白天不敢想坏事,到了梦中都出来了,就做不了住了,这样的修行是没有用的。即使在梦中都能够做得了主,还得更进一步,做到无梦的境界,在睡眠中还能知道心性的根本,这才是有照有觉的境界。能够达到这个境地,只是菩萨境界的初步,以圆觉自性来讲,有照有觉还是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所以,真正登地以上的大菩萨常觉不住。常觉,永远在清醒中,这个觉就是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假如你永远有个觉,动都不敢动,一动不觉了,那就是有住,而不是不住,真的菩萨境界是常觉不住,不住在觉的境界中,也不抱着一个觉照的境界,有一个觉照的境界就有所住了。禅宗的六祖因‘金刚经’里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修行的一个方法,如果以圆觉的境界来讲,应该改为‘本无所住而生其心’,悟了道以后,就是本无所住了,此心本无所住,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照与照者’,第一个照是能照,下面的照者是所照,例如妄念是所照。能照与所照,同时寂灭,同时都空了,这才是得道的境界。
  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
  你说什么叫作空呢?你说打起坐来,有个清静,有个空,还有个境界,那就糟了,那是意识形态妄想所造成的,搞鬼的就有个鬼的境界,玩神的就有个神的境界,修道的就有个道境界,求空的就有个空境界,这些都是自己的心意识所造出来的。那么,什么才是真的空呢?--寂灭。佛有个比喻,自己把自己的头一刀砍断了,就再也没有人想说要砍什么头了。真正的空是无量无边,没有境界。很多人打坐不能入定,都想去掉妄想,越搞越忙,都是自作障碍,自认为有个空,拼命做功夫求空。其实,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是空,不用再求个空,我们的自性本来就在定中,如如不动,从来没有动过。‘则以碍心自灭诸碍’,一切唯心所造,一切唯心解脱,把自己的障碍心拿掉,自然就没有障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问题解决了,就一切没事了,也没有另一个不受障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