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 这一段是大乘道平时修持的法门。在修持这个法门之前,先要认定‘心即是佛’。一般人学佛修道都在希求一个东西,都向心的外面去找,因此,犯了一个最大毛病--不敢承认‘此心就是佛’,这是众生的大病所在。人总是把佛、菩萨的境界幻想成非常高不可及,深不可测,所谓‘高推圣境’。人都受幻想或回忆的宰制,就是不愿面对眼前的现实。如果能够很平实地认清平等的心就是佛,那又何必汲汲外求呢? 若能认清这个道理,那么便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间,不起虚妄的幻想,此心就是那么平静就好了。假如真能做到了,这就是菩萨道,不须再念什么咒,或是观想、拜佛。这时就如苍雪大师所说的:‘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什么是佛呢?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即是道。如何平常呢?平常就是不加任何的方法。‘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非常平实,这是真正的观心法门,正修行之路,这也就是禅,如来禅所标榜的法门。 但是,你说我做不到,还是有妄想怎么办?‘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妄想来了就让它来嘛!妄想自己会走,用不着急急忙忙拿个扫把去赶走他,他自来还自去。我在‘楞严经大义今释’上写了十七首诗,透露了用功的方法,其中一首: ‘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我们的妄念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到处飘,到处落,想要去空他,想要去扫他,那就差了。你把第一个妄念去掉了,第二个妄念又来了,你把旧的树叶扫干净了,新的树叶又掉下来,这样你一天到晚忙不完。‘一笑罢休闲处坐’,不如我不扫了,不管了,‘任他着地自成灰’。妄想用不着你去空他,他自然就空掉了。唐代的诗人杜甫有两句诗,可以拿来形容妄想自性空,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佛告诉我们第二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什么道理呢?因为你你很平静坐在那里,妄想来时,自己都知道。既然知道了,此时,妄想早已跑掉了。你能够知道妄想的那个‘知’,他没有动过,他是‘居一切时不起妄念’的。 接下来,佛告诉我们第三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学佛的人往往认为妄想不对的,妄想来,我总要看住他,没有妄想才是道。佛说你错了,例如我现在讲话是不是妄想?是妄想。不要怕妄想,妄想就妄想。妄想来的时候,不要再去研究这是无明啊!因缘啊!业力啊!‘不加了知’。 第四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你就傻乎乎地坐在那里,听也听到了,看也看到了,很平安,很自在,坦然而住,这样就好了。你不要再去分辨这是不是清净境界?这是不是空?这样不晓得对不对?那么简单,应该不是吧?自己又骗起自己来了。 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就这么简单。一切众生何以不能明白?因为不肯平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一般人学佛修道何以不能成就呢?只因不肯平常。各位看看学佛的人好忙哦!这里拜佛,那里听经;又是供养,又是磕头;又是放生,又是捐款;忙得连自己家人都不顾。结果,什么都没有,当然没有,因为太忙了,太不平常了。 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佛说假如将来的众生听到我讲的这个法门,信,相信‘心即是佛’、‘平常心就是道’;解,也理解到了;受,接受;持,照这样修持。你说我有时做不到,忙时,开车时,做生意时,办公时,都要用精神,动妄想,怎么办?此时如何修持?‘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这是入世的修持。等事情办完了,则‘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好了,出世法与入世法都讲了。你不要听了以后认为这样才是佛法,那我吃了十二年的素,不是白吃了?又起妄想,有起后悔。吃素就是吃素,吃素与佛法有什么关系?那是你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清净心,很好。但是,可不要认为吃素就会得道。你能如此‘信解受持,不生惊畏。’这样就有资格学佛了,‘是则名为随顺觉性,随而顺入菩提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