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现代著作 >

南怀-圆觉(80)

这种修持的方法叫作先修三摩钵提,先修观,也就是心经所讲照见五蕴皆空,先从理入手,照住一切变化,一切变化皆空,不去管他。中修禅那,道理弄清

  这种修持的方法叫作先修三摩钵提,先修观,也就是心经所讲‘照见五蕴皆空’,先从理入手,‘照’住一切变化,一切变化皆空,不去管他。中修禅那,道理弄清楚了以后,自然宁静下来了,再修持禅那。后修奢摩他,最后到达如来大止,大寂灭海。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刚才讲的是以变化力,无碍作用,听其自然,不假方便。现在讲的是以变化力,方便作用,可以借用方便。例如念佛也好,持咒也好,这些都是方便而已,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至静寂灭,最后到达二俱随顺。如何二俱随顺呢?使用任何一个方法之后,就是静。所有的方法都是生灭心,到最后,前念已灭,后念不起,就是空,就是寂灭。
  这样的修行原则叫作先修三摩钵提,先修观;齐修奢摩他禅那,止与禅定同时到达。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这又是一种修法。在理上清楚了一切唯心所造以后,并不一定到山上住茅棚清修,就在人世间应用之际,种种作用,观察清楚自己的起心动念,自体本空。由理帮忙了功夫,见地清楚了,功用自然就到了,自然到达了至静的境界。静极了,自然顿断烦恼。
  这一类的大乘修法叫作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在理上观清楚,功夫也就到了,也就止了,观与止同时齐修,最后自然到达禅定的境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这一种修行路线犹如禅宗的悟后起修,就是楞严经所提的‘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先在理上通达变化力,理通顿悟以后,自然见到涅槃寂灭的自性境界。后住清净无作静虑,这是悟后起修,修定。
  这样的修法叫作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同时修观及禅,后修奢摩他,后修止。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以上讲的是变化力,接下来讲的是寂灭力。寂灭力是本来的功能,我们的心本来就是寂灭的,不必另外去求个寂灭,人的生命本来在寂灭中,不须造作修持。借此寂灭力,而起至静,此心自然放下,住于清静,不须另假方便修行。
  这个修行方法叫作先修禅那,先证到自性的寂灭,然后自然住于至静清净中,住于止的境界中。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讲到寂灭力,我们可以举禅宗二祖神光大师的例子来说明。大家都认为禅宗讲顿悟成佛,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二祖神光在出家以前,学问非常好,在东海讲易经,学生很多。后来他觉得易经不彻底,看了大般若经以后,决定出家。出家以后,在香山修持九年,专修禅定。二祖神光听说达摩大师来到嵩山,就去见他。但是,达摩祖师一直没有理他。指月录上记载很简单,只说‘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其实,神光在达摩祖师那里待了很久,有一天发了狠心,在雪地上合掌站立,等达摩祖师开示。语录上说积雪过膝,这个时候达摩祖师才开口问他:干什么啊?神光悲从中来,流着泪说:请老和尚慈悲,开示甘露法门。神光在雪地上站了那么久,那么诚心,以现代的我们来说,应该好好地鼓励鼓励,爱的教育嘛!结果,不是这样,达摩祖师把神光大骂一顿;就凭你恭敬合个掌,在雪地上站一站,就想要求得无上大法?没有用的,只是徒劳勤苦而已。你看!神光被骂得多惨!一般人早就掉头走了,说不定还捅你一刀。神光听了以后,抽取戒刀,把自己的手臂砍下来,放在达摩祖师前面,以此供养。这下子达摩祖师才问他:你学佛想求个什么?神光说:我心不安,求师父替我安心。各位注意,神光在香山修行了九年,心还不能安,这就是说只具有寂灭力,但是,不敢起作用,一起作用,心就不安。
  等到二祖悟了以后,明白万法本自寂灭,起作用亦无妨,随用随消,就像这一段所讲的‘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在任何境界上都能寂用随顺,都能安心。这种大乘的修法叫作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