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此土有难免三途之苦,彼土有恶道永离,名且不闻之乐”。娑婆世界是个苦的世界,难能免除三途之苦。三途就是三恶道,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我们在娑婆世界当个苦恼凡夫,三业不清净,造十种恶业就堕落,假如造的是上品十恶,就会堕入地狱道。中品十恶堕饿鬼道。下品十恶就堕畜生道。堕入三恶道,不能见佛闻法,再想出离三恶道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娑婆世界有难免三途之苦。而极乐世界不但没有三恶道,连三恶道之名也不会听到。所以有恶道永离,不闻恶名之乐。
第七、“此土有尘缘障道之苦,彼土有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在娑婆世界里,衣、食、住、行的生活就是尘世之缘,故称尘缘。在家居士学佛法比较困难,因为在家人的尘缘深厚,事务太多,所以障碍修行。不但在家弟子被尘缘障到,出了家还是有很多障碍的,毕竟我们还是个凡夫,需要衣、食、住来维持生活,这样就不能专心修行了,所以娑婆世界免不了尘缘障道之苦。生到极乐世界“有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经营”就是你要亲自去做的意思,没有房子必须盖房子,没饭吃就需要买米煮饭等等。“不俟经营”,就是不用你去办理,衣食住都是自然受用的。因为阿弥陀佛看到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为了衣食住而忙碌,不能专心办道,因此以他的愿力,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不用我们去经营。住的房子是现成的七宝楼阁,想穿什麽衣服,只要一动念,衣服就披到身上来。想吃什麽有什麽,不用你去煮,而且用的都是七宝做的钵,吃完後碗钵自然化去,不用你洗,这就是“衣食自然”。只有安心享受办道之乐,没有为衣食住忙碌经营之苦。
第八、“此土有寿命短促之苦,彼土有寿与佛同,更无限量之乐”。在娑婆世界有“命浊”之苦,命浊即寿命短促。人生过百年者无几,年青时不闻佛法,当你闻到佛法,想发心修行的时候,岁数已经到了,还没有修行,命就终了。命终之後又随业受报,一点也作不了主。不幸堕入三恶道,苦不堪言。就算来生仍然作人。还是寿命短促,所以寿命短促是一种痛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则寿与佛同,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他的人民,也都是无量寿。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跟佛一样的寿命,有一生办道之乐。
第九、“此土有修行退失之苦,彼土有入正定聚,永无退转之乐”。娑婆世界的众生,难得发心修行办道。好不容易发了心要修行用功,打闲岔的因缘太多了,才精进了几天,又退了道心;所以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称为“不定聚”。“聚”者类也,就是不定根性的这一类众生。凡是念佛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正定聚”。就是“十信”圆满,入了“十住”位,皆是“阿鞞跋致”,即不退转,有永远不再退转的快乐。
第十、“此土有佛道难成之苦,彼土有一生行满,所作成办之乐”。在娑婆世界修行,单进不退,还须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佛。假若修行进进退退的话,尘点劫也难以成佛。就以我们念佛堂的大众来说吧!我们前生前世都是修行过的,怎麽到现在还是个苦恼的凡夫呢?因为进进退退的原故,不晓得过去修了多少劫,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佛道。极乐世界则不同,一生就能以成道。因为寿命无量,单进不退,就这一生行门修满,所作成办,结果就成了佛;在极乐世界有这一种快乐。
以上是慈云忏主,以他的大慈悲,大智慧,依据阿弥陀经,举出十条极乐世界之“诸乐”,而与娑婆世界之“众苦”,对照宣说。令初学净土法门的人,知苦识乐,生起信心,而离苦得乐。对苦言乐仍是方便说法,若据实言之:“彼土众生,无有众苦”,而是“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无有众苦”,就是慈云忏主给我们列举出来的十种苦都没有。“但受诸乐”,受以上的十种乐。就是一切苦都没有,一切乐完全具足,因此名为“极乐”。“己一、约能受用释”讲演已竟,下面接讲“己二、约所受用释”。
己二、约所受用释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正宗分的第一大科,是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彼土”即极乐世界。“陈”是说,“广陈”即是多说,说了再说。广陈极乐世界的依报是妙果,正报也是妙果;讲那麽多做什麽?目的在启发我们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彼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你为什麽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呢?生到极乐世界,“但受诸乐”,享受的什麽乐呢?现在就依著所受用的诸乐来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