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阿弥陀经(35)

只树给孤独国,只树是只陀太子所种的树,给孤独园是须达多长者的。须达多长者是当时印度的一个富人,但他不懂佛法,连佛的名字都没听过。有一天他
  “只树给孤独国”,只树是只陀太子所种的树,给孤独园是须达多长者的。须达多长者是当时印度的一个富人,但他不懂佛法,连佛的名字都没听过。有一天他为儿子娶媳妇,到城里一位朋友——珊檀那长者家里,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到了他家,见珊檀那半夜就起来,布置他的房子,把房子庄严得非常美丽,须达多长者看见他如此庄严舍宅,就问他说:“你把房子收拾得这样庄严好看,是不是办什麽喜事?”珊檀那长者说:“不是的,我想请佛来应供。”须达多长者一听见“佛”字,头发也竖立起来了,毛孔也竖起来了,问:“什麽叫佛呀?”珊檀那长者就对他说:“佛是净饭王的太子,本来他应该做国王,可是他出家修道成佛了。我准备请佛来应供,来供养佛。”须达多长者,即给孤独长者,听见佛的名字後,觉也睡不著。释迦牟尼佛知道他有诚心,就放光来照他,一放光照他,须达多长者以为天亮了,於是就起身出城。城门本来是锁著的,但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量把城门打开,须达多长者就到了佛所住的地方——竹林精舍。到了那儿,预先就有一位天人,向佛右绕三匝,然後向佛顶礼。须达多长者从没见过佛,也没听过佛法,不懂礼节,所以天人做一个样子给他看。於是乎须达多长者也向佛右绕三匝,然後向佛叩头顶礼。佛就向他说法,须达多长者非常高兴地说:“佛您有这麽多的弟子,要有一个大的地方才可以住下,我预备找一个大的地方,请佛来住”佛说:“好啊!那你就去找。”
  须达多长者回去本国到处找地方,却没一处合意;最後找到只陀太子的花园,觉得地方好,也够大。於是向太子要求买他的花园。太子并不想卖自己的花园,但听须达多长者要买,就同他开玩笑说:“好,你若要买我的花园,须将金砖铺满它,我就卖给你。”长者没有讨价还价,回家马上将窖藏的金砖全搬去,铺满了花园。然後对太子说:“现在园子是我的了。”但太子说:“花园是我自己的,怎可卖给你呢?我是开玩笑的。不卖!不卖!”须达多长者说:“你说只要我将金砖铺满花园,园子即卖给我。你将来要做国王的,怎可说话没有信用呢?”太子考虑後说:“好,园子已铺满金砖,是你买的;但树没铺金子,故仍是我的,算是我供养佛吧!”所以此园叫只树给孤独园。何谓给孤独者?给即周济,亦即布施。因须达多长者专门布施给孤独的老幼。中国周朝文王时,周济四种穷苦人:即鳏、寡、孤、独。鳏是老而无妻者(鳏夫)。寡是老而无夫者(寡妇)。孤是幼而无父者(孤儿)。独是老而无子者。而须达多长者——给孤独者也救济这四种人。
  “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这是“处成就”。因为有人说法,一定要有处所;无处所,法就不易说了。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是“众成就”。“与”意即“共”,即共同跟随一位师父学习,大家共同住在一处,大家共同学习佛法,大家共发同样的菩提心,大家都开同样的智慧,大家证同样的果位,大家共同成佛。这麽多共同的理由,故用“与”字。
  “大比丘僧”,先把声闻众说在前面,因比丘都是出家相。菩萨放在後面,因菩萨之相不定,有时是出家相,有时是在家相。菩萨是修中道的,故放在中间。後边再说天龙八部,最後说一切世间相的凡夫。出世相是圣人。菩萨有时在法会中,有时离法会去其他世界,故是不定相。比丘则是佛的常随众,跟随佛听经闻法。故结集经藏时,把比丘写在前边。
  “大”有三种意思:一、比丘是国王大臣所崇拜者。二、比丘断一切烦恼。三、破诸恶者。比丘与其他外道不同,故云“胜”,胜过其他一切外道。而比丘又有三种意思:一、乞士。二、怖魔。三、破恶。一、乞士是托钵乞食。二、怖魔。当有一人在戒坛受戒时,地行夜叉即去报告空行夜叉,而空行夜叉即刻报告天魔,天魔即恐惧的说:“佛又多一位弟子,我又少了一个眷属。”因此天魔很恐惧,魔王宫殿都震动。三、破恶。比丘发菩提心时,则破八万四千烦恼,故是破恶。
  僧伽是梵语,翻为“和合众”,即是大家共同住一处,没有是是非非,不会互相斗争。又有“事合”及“理合”。何谓理合?即大家同证无为解脱。而事合又有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