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顿中至极圆顿”。释尊一代教化,华严宗把它分为五类,叫做五教。即小,始、终、顿、圆。①小乘教说一灰身灭智的:涅 法。②大乘始教。是大乘教的初步。不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法。③终教。说真如缘起之理。开权显实,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但须经历三大阿僧祗劫。④顿教。是不立文字,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不论阶梯,但以顿彻理性为教。《华严玄谈》说:“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又说:“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即是说止教无言离念,合于禅宗。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拈花这一脉,因达摩东来,盛传于我国。至于显示顿教之理,不独在不立文字的禅宗,在经典中也常透露。例如《圆觉经》“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首楞严经》中的“狂心自歇,歇即菩提。”都显示不必安排,不须造作,直下便了,不历阶梯,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顿法。⑤圆教。是大乘中演说实法登峰造极之教,专接最上利根之人。圆是圆融自在,一切无碍之义。又。是圆满具足、福足、慧足、明足、行足、圆全俱足之义。《华严》与《法华》都属圆教,宣说圆融具德的一乘法。至于天台判教,分为藏、通、别、圆四教。对于圆教亦称圆顿教。所云顿者,顿极与顿足之义。由于诸法圆融,所以于一法中,可以圆满一切法。一念开悟。就可顿时圆满佛果,所以称为圆顿。可见圆顿的法极端殊胜。在《要解》中说,持名一法,是圆顿中最极圆顿。也即是说,持名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藕益大师为我们开示了佛的知见。如果圆字还很难懂,再打个粗浅的比方,例如桌子凳子都可推倒,但是圆球推不倒,圆球无论怎样转动,它都是直立不倒。从这粗俗之例,可使我们初步体会,圆体是圆转自如,立处皆真。旋转是随缘,不倒是不变。众生轮转是随缘,佛性不增不减是不变,故随缘而不变,不变又随缘。从这个比方,我们或可粗明圆融自在之义。可见我们的知见,若能契合圆宗,我们的见地也就圆融无碍,随处皆真。更应注意的是,大师开示了佛的知见,直指持名之法最极圆顿。我们如能真实信受,即是接受了佛的知见。也即是说如来果觉的知见,化入我们因地的初心。既然佛的果觉入我因心,故我因心顿含果觉。
以下《要解》为申明前义,引证了元中峰国师与莲池大师所说:“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之语。明珠指传说中的一种宝珠,叫做清水珠。把清水珠投入到一盆污浊的水里,这盆水就澄清了。这是一个譬喻,浊水喻我们的乱心,我们在乱心中念一句佛号,佛号就如清水珠。这句佛号投入我们乱心里面,乱心就不得不立即清了,所以说“乱心不得不佛”也即是说,我们的乱心,不得不是佛心。直截了当,不可思议。所以说“念佛即是自心现”,又说“一声佛号一声心”。声声是心,念念即佛。所以《宗镜录》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正如密宗修本尊法,自身即是本尊。修观音法,自己就是观音。所以密宗与净宗都属于果教,都是从果起修的。凡夫念佛,即是从佛的果觉上起始修行。譬如从开荒、除草、选种、播种、选苗、除病虫害、收割、脱粒、磨粉然后蒸成了馒头,这就是譬喻佛在无量劫中,勤修六度万行,处处为众生舍身流血等等,无量功德圆满。成就了万德洪名,这是四十八愿的结晶,也都是佛的果实。我们持名念佛就譬如吃馒头。馒头已蒸好,留给我们去做的只是吃,佛号已成实,我们享受现成,我们只须念,直接享受佛的果实。所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愿生其国,乃至十念,皆得往生。可见信愿持名之法,真实是第一方便、无上了义,和最极圆顿了。
(六)妙果 信愿持名为宗;横生四土,一生圆满是果,《要解》说:“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一乘即一佛乘,是唯一成佛的教法,不同于说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三乘法。《法华方便品》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法华经》以譬喻说法,其中有一个譬喻说,有一个破房子着火了,父亲为了急救孩子,就说外面有羊车、鹿车和牛车,于是孩子们跑出而脱险了。但是外面并无三车,父亲实际是给每人一辆大白牛车。“方广平正,其疾如风。”三车喻三乘。大白牛车喻一乘。表人人皆可成佛。《要解》说,信愿持名是一乘成佛的真实之因,有因必有果,这个真因必然得到四种净土、一乘成佛的真实妙果。四种净土,即是(1)凡圣同居士,(2)方便有余土,(3)实报庄严上,(4)常寂光土。信愿持名而未能断见思二惑的人,往生凡圣同居土。因为仍有二惑,故虽往生仍是凡夫。若能念到事一心,断了二惑,就生方便有余上。若念到理一心并破无明,往生实报庄严上。破一品无明就分证一分法身,所以也分证到常寂光土。能生实报土那就是别教中的地上菩萨。一般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生到凡圣同居土,但凡圣同居土也不离常寂光土。《要解》说:“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由于往生之人,都不退转,智慧深广,寿命无量,六时闻法,决定于此生中能补佛位。所以《要解》又说:“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