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现代著作 >

瑜伽师地论-南怀谨(121)

又非此间及在彼处入诸等至乐有差别,唯所依身而有差别。禅定升天这个境界,并不是(说)这个世间,乃至天道,入诸等至乐有差别。等于我们人世间或

“又非此间及在彼处入诸等至乐有差别,唯所依身而有差别。”禅定升天这个境界,并不是(说)这个世间,乃至天道,“入诸等至乐有差别”。等于我们人世间或者天上快乐的环境。。等于我们人世间有钱的,爱坐车就坐车,换一部汽车,外国进口的,三百万就三百万,我们二十万想买一部烂车,还要考虑考虑,等于买了半条命;天人境界大概汽车买个几十部也没有关系啊,或者饭吃个七八顿也可以啊,不是这个(意思)。不是人世间和天人境界的这个乐有差别,下面一句话重要,(而是)“唯所依身而有差别”。我们现在的肉体是我们的所依之身,当然,也是我们自性本体一体之所生,阿赖耶识一体的两面。现在你看,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学,三天两天生病,大概好不了半天,难过就有七八天,人生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在烦恼中。(因为)身体脆弱,或者身体太好的,烦恼就多,“所依身”的业果有差别。所以,天人境界的“所依身”的业果也有“差别”,善行到了,禅定到了。。所谓的天人境界浑身都是光明,不是我们想像的光明,画也画不出来,不是世间这个光明。威严庄严色相,“非世间爱欲之所生”,圣功德之所生,这句话只能这样讲,因为大家毕竟没有经验,也没有看见过,你无法去想像。你在理上要晓得:“唯所依身而有差别”,身量有大小,光明有大小。。。怎么那么快啊,是不是你们把钟拨快了,只讲了一点啊。

南师讲《瑜伽师地论》(35-18A)


“复次。已说修习作意相差别。云何摄诸经宗要。谓八解脱等。如经广说。
八解脱者。谓如前说。有色观诸色等。前七解脱。于已解脱。生胜解故。名为解脱。第八解脱。弃背想受故名解脱。云何有色观诸色。谓生欲界。已离欲界欲。未离色界欲。彼于如是所解脱中。已得解脱。即于欲界诸色。以有光明相。作意思惟。而生胜解。由二因缘。名为有色。谓生欲界故。得色界定故。又于有光明。而作胜解故。问观诸色者。观何等色。复以何行。答欲界诸色。于诸胜处所制少色。若好若恶若劣若胜。如是于多。乃至广说。何故修习如是观行。为净修治能引最胜功德方便。何等名为最胜功德。谓胜处。遍处。诸圣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解等。虽先于彼欲界诸色已得离欲。然于彼色未能证得胜解自在。为证得故。数数于彼思惟胜解。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谓生欲界。已离色界欲。无色界定不现在前。又不思惟彼想明相。但于外色而作胜解。若于是色已得离欲。”(十二卷)

“复次,已说修习作意相差别,云何摄诸经宗要,谓八解脱等?如经广说。”已经同我们大家讲了修行怎么样“作意”?开始时怎么样修定,归纳起来有两点:有分别影像所缘;无分别影像所缘。此两点包括了一切的法门,即“作意相差别”。那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各“宗”各派修行的方法、“要”点也可以归纳成一个原则,什么原则呢?“八解脱等”。八解脱也叫八背舍,“如经广说”。

“八解脱者,谓如前说,有色观诸色等。” “八解脱” “谓如前说”,前面已经讲过了,“有色观诸色等”等有八条。

“前七解脱,于已解脱,生胜解故,名为解脱。”工夫真做到了。。“于已解脱,生胜解故,名为解脱。”等于是不说嘛,对不对?那还用你说吗?嗨,要他说,“于已解脱”,你工夫做到了解脱的境界,“生胜解故”,你的见解智慧开了,生出解脱的知见。。等于六祖见五祖时,五祖问他:“你现在怎么样?”六祖答:“弟子自心长生智慧。”就是“生胜解故”,这样才名为解脱。工夫到了,智慧不开不是解脱。打起坐来有定,放下腿后定找你找不到了,这叫什么解脱?一切时、一切事、一切地,而且智慧随时在解脱,这个叫解脱。

“第八解脱,弃背想、受故名解脱。”注意啊,你们现在打坐,有些人稍有一点入门的,但是你自己观察、考察自己看:你坐起来的时候,意境上有没有思想啊?有。身心有感受没有?这里气脉通了,那里气脉动了,这些是感受境界。五阴的色、受、想、行、识都在受阴上转啊,困在这个阴境界里头,哪里解脱呢?故说“弃背”,违背抛弃了“想、受”,就是感觉与知觉如如不动,另外进入性空,一灵不昧。所以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炯脱根尘。”六根、六尘、五阴沾不住了,“体露真常”是这个境界。这样才叫做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