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现代著作 >

瑜伽师地论-南怀谨(70)

及缘清净所缘作意;胜解思择作意者。有四十种作意,一切都是唯心造。世间法的一切造业,三恶道的业也是唯心所造。由凡夫到圣人,由小乘之果到大乘

“及缘清净所缘作意;胜解思择作意者。”有四十种作意,一切都是唯心造。世间法的一切造业,三恶道的业也是唯心所造。由凡夫到圣人,由小乘之果到大乘菩萨境界,乃至成佛,也是唯心造。唯心造的开始就是作意,作意分了四十种,讲给我们听,开发我们的智慧。那么什么叫“缘清净所缘作意”呢? 什么又叫做“胜解思择作意”呢?

“谓由此故。”你看,这四个字也是弥勒菩萨的秘密。“此”就是这个,由于这个,这个是哪个?定境界嘛,你心里一念作意专定了,若你真得到了定,“由此故”。

“或有最初思择诸法,或奢摩他而为上首。”并不是不可以用思想修啊,禅本来就是思维修啊,禅宗。你得了定境界,就在这个定境界中“最初思择诸法”,把佛经读熟了,三藏十二部,一点一点研究参究,禅宗不叫思维修,叫参,参就是思维,专一地思维:“噢,是这样的!”大悟了。教理叫“思择”,禅宗叫参究,换一个名词而已。

有些人,比如我们从智法师(首愚法师)他不肯走思禅的路线,不是他的错,根性不同,他的根性是禅的路线,他喜欢走奢摩他,一念清净,摆下去就对了,在座的有几个人都是这样。那么,就是“或奢摩他而为上首,”喜欢以止而入手,一定再说,定到了,观慧自然发生。有些人不然,比如**师喜欢用思想,他的思想若是用对了,就是思禅。但是思想若是用不对了,就变成邪了,有这样严重。比如张尚德教授知道,一般学者走学佛的路,都喜欢用思禅,光搞思想去了,那就变成外道了,没有修证。什么修证?止观双运,不做功夫就是不行。你看佛出家都在做功夫,十八岁出家,修无想定三年,非想非非想定三年,雪山苦行六年都在修定,定慧发了以后再出来弘法的。以他老人家都是如此,何况是后世的凡夫。以为读了两本佛学的经典,思想会写文章,会演讲,两条腿都盘不拢,你还成了法啊!!!就是头上没有发。连释迦摩尼佛都是修定啊,看看他的一生。所以要注意!所以奢摩他、毗钵舍那有如此之重要!

“寂静作意者,谓由此故,或有最初安心于内,或毗钵舍那而为上首。”“寂静作意”是什么?“谓由此故”,上来两腿一盘,一定,“最初安心于内”,此心不动就坐下了,就是我们普通禅宗讲的:一切放下,安心不动,也到家了,所以法门是多方的。你看二祖见达摩祖师:问他:“你要什么?”
他说:“我此心不能安,请大师为我安心。”
他说:“拿心来,我给你安。”
他就找:“觅心了不可得?”心拿不出来啊?没有啊?找不到啊?
达摩祖师说:“就是这样!为你安心竟。”
好了,他就悟了。此心了不可得啊,这个念头抓不住的,当下即空,就在这一念一空,就定下去了。“或毗钵舍那而为上首”安下去了以后,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此心安了,再看世间的一切一切,原来是如如不动的啊。这就是定中有观,这就是“毗钵舍那而为上首”,以观“为上首。”

“一分修作意者。”什么叫“一分修作意者?”二分都不干?多吝啬啊。

“谓由此故,于奢摩他毗钵舍那,随修一分。”有些人根性不同,止观不双运。一上手只想修定,止;有些人一上手就光想修观,就叫“一分修”,不能二分具修,不能同时来。因为一切众生的根性不同,他的心理负担不了,也可以。所以学佛啊,拿一个法门来教育一万个众生,每一个人都要走同一条路,永远不是善知识,不能接引人。乃至我的皈依师父虚老,我就讲他:一生没有接引出一个人来!没有教授法,只好叫人家念佛了。临济宗、曹洞宗五宗宗派最后都托到了你手里,一个人都淘不到,造就不出来,这不是笑话嘛!“大唐国内无禅师”,没有懂教育的。所以叫你们要学佛啊,不要学哪一宗,哪一派。各种根性要用各种法门接引。只有净土才对,其它都是魔道,密宗才对。。禅宗才对。。你只要看他这样一开口,他本身就是魔道!执着就是魔。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方便不同,不懂方便何以教化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一分修”也可以。

“具分修作意者,谓由此故,二分双修。”什么是“具分修”?修定的路是止观双修。定中起观,观中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