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唯先资粮以为其缘。所余作意,前前后后传为其缘。”前因后果。比如我们今天为什么感冒了?因为昨天穿少了,这是它的前因,凉到了是它的后果。因为昨天吃坏了,今天拉肚子是它的后果。“前前后后”前因后果,“传为其缘”互相为因果。因为今天生病了,所以不敢乱吃东西,不敢乱走,慢慢吃药,明天病好了再说。“前前后后传为其缘”互相为因果。尤其是修行人,起心动念,自己对于错误一点都不知道。其实啊,这个因缘统统种在那里,最后结账的时候只有自己吃亏,自作自受有什么办法? “复次,云何所缘差别?”现在讲“所缘”了,刚才讲过有影相所缘与无影像所缘,缘个什么呢?刚才我给大家指出来:缘亮光、缘明点、缘佛像,我给大家讲了两种方法。当然,不要缘你的情人,那越缘越糟糕,越堕落,像第六世达赖一样,那不行。那我缘钞票最容易了?天天弄张钞票在那里看,(看钞票上那个头像,哈哈。。)缘缘,本来一境,都是所缘,这个我讲过了。现在,“云何所缘差别”呢? “谓相差别。何等为相?略有四种:一所缘相;二因缘相;三应远离相;四应修习相。所缘相者,谓所知事分别体相。”“所缘相”你所知道的事情,意识分别。比如说:拿修法来讲,有人对观世音菩萨特别有缘,你就选观白衣观音,尤其是白衣观音化作女性的形象,对这个娑婆世界,对我们东方世界特别有缘。只有菩萨慈悲念女身,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化女身相?因为他知道世界上的女人最伟大,女人最痛苦,女人最值得救度,所以他在东方世界始终以女身出现,清净庄严。 现女相是菩萨慈悲,是代表母爱的大慈悲的爱;弥勒菩萨始终是男身相,代表父慈,所以弥勒被称为大慈士,这是所“谓所知事分别体相”。比如有些修密宗的喜欢修绿度母,那个跳舞的姿势,腰怎么一摆,上身是裸的,手这么一拿,眼睛向外一瞥,一身都是绿色的。有人看到后特别有缘,一念就灵光,那你就去修绿度母。二十一尊度母,有绿的度母,红的度母,白的度母,各种度母,还有金刚度母。所谓度母者,就是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化身,母者是妈妈。所以我经常说,我们离开佛教看世界上的宗教,一般人恨死了:哎呀,男人看不起女人,女人讨厌男人,讲了半天还是女人最伟大,天主教最后还是圣母玛利亚;佛教最了不起的观世音菩萨是以女身出现;道教的玉皇大帝狠的不得了,但怕他的妈妈瑶池圣母。所有的宗教最后还是女性伟大,对不对?我这是替女性讲话啊,女性同学应该送我一个红包啊。“谓所知事分别体相”。 “因缘相者谓定资粮。”得定。修一切止观就是为了得定。 “应远离相,复有四种:谓沈相、掉相。”修行不应该有的四种相:“沈相”即昏沉,一打坐就头脑昏聩,睡眠。“掉相”不是散乱啊,是跳动。有时候打坐起来好像有点清净,突然一个念头来了:“哎,讨厌,掉了。”没有想。。。没有想,突然又蹦出来一个:“哎,讨厌,又丢掉了。”这种是“掉相”。 “乱相、著相。”散乱是根本坐不下去。“著相”不可以,即使得到了一个空,得到清净了,也不要“著相”,“龙衔海珠,游鱼不顾”啊,清净相都不着。如果你是分别影像所缘,我要缘一个观音相或者佛像,或者一点明点亮光,结果啊,亮光缘不起来,一股清净相来了,身心非常清净,然后我贪着清净就定下去,认为自己对了。错了,这是“著相”,你被清净相迷走了,你的定境界,这个专一的分别影像离开了主体,不能得定,懂了吧。所以你们有许多是到了边缘不能得定,就是“著相”。特别注意“沈相”、“掉相”、“乱相”、“著相”,这四种相不能着。《金刚经》的四种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那是大乘菩萨的以体而论,以性而论;这个是以功用而论。 “应修习相,当知对治此四种相。”对“昏沉”、“掉举”、“散乱”、“著相”要对治。 “何等沈相?谓不守根门,食不知量,初夜后夜,不常觉寤勤修观行,不正知住,是痴行性。”注意啊,出家修行的更要注意啊,什么叫容易落沉相?打起坐来不能用功?因为“不守根门”,六根不守,就是身体放逸。所以戒律(要求)目不斜视,笑不露齿,就是守根门。“哈哈”一笑就散乱了,所以要笑不露齿,笑要微微的,牙齿都看不见;眼睛不要东看西看,要守六根根门。最重要的是“食要知量”,饮食。不要贪嘴啊,很多毛病都是吃出来的,吃坏的,食要知量。“初夜后夜”即上半夜下半夜,“不常觉寤”。喜欢贪睡,睡懒觉,不“勤修观行”就是堕落,“不正知住”。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没有“正知”,这属于“痴行性”, 痴的根性太重。 |